北京市《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发布,力争2025建成20家标杆孵化器
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印发《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力争建成20家标杆孵化器,引领100家现有孵化器升级发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瞪羚企业500家,在海外布局3-5个离岸孵化载体,在京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400个,持续高位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一起来看行动方案及解读。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引领工程——
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
(2022-2025年)
标杆孵化器是由国际一流孵化人才牵头建设,重点聚焦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先进的孵化模式、突出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能够高效整合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促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带动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集聚,示范引领孵化行业升级发展的高水平创业服务机构。为加快培育标杆孵化器,带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提升,助力硬科技企业培育和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对标国际一流、面向前沿未来、结合各区重点产业方向,打造一批标杆孵化器,聚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引领孵化模式变革和行业升级发展,带动资源集聚和创新创业生态优化提升,加速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面向未来,前瞻布局。围绕服务前沿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探索建设专注原创新药、基因技术、智能硬件、元宇宙、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智慧能源、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标杆孵化器,支撑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企业孵化,更好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抢先下好前沿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支撑探索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立足全球,融汇资源。坚持全球视野,对标世界一流,强化国际开放合作,提升孵化器服务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效能,着力将孵化器打造成为北京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带动国际高端资源融通汇聚的关键抓手,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国际化水平。
树立标杆,突出专业。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聚焦垂直细分领域,支持一流孵化人才建设标杆孵化器,鼓励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度参与,强化市场化运营,突出专业团队、专业平台、专业早期投资、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等服务能力,树立旗帜标杆,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全面升级发展。
贯通链条,倍增动能。面向经济主战场,结合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和各区主导产业方向,积极引导标杆孵化器合理布局,全面贯通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创业孵化、特色产业园区落地、高精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全链条体系,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服务一流、成效卓著的标杆孵化器,硬科技企业培育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持续高位引领创新创业升级发展。
——实现硬科技孵化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到2025年,建成20家标杆孵化器,带动100家传统孵化器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孵化器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专业技术平台,新增百亿元早期投资基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通对接服务能力实现跃升。
——实现未来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汇聚。到2025年,新建若干未来产业领域的标杆孵化器,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金种子企业。布局3-5家离岸孵化器,在京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400个,推动一批本土创业企业国际化发展。
——实现创业孵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标杆孵化器初步实现领域、区域合理布局,转化、孵化、产业培育链条得到有效贯通,新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瞪羚企业500家以及一批前沿和颠覆性技术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标杆孵化器引领工程
1.甄选全球资源建设标杆孵化器。建立全球一流孵化人才动态清单,强化精准画像与跟踪联系。结合各区重点产业方向,市区协同遴选和引进硬科技孵化业绩突出、行业影响力较大、创新和产业资源丰富的人才团队,配套有力的扶持政策,支持牵头打造一批标杆孵化器。
2.强化标杆孵化器梯次培育。对现有孵化器进行全面梳理,挖掘和筛选专业化程度较高、运营机制灵活、服务特色鲜明、孵化模式超前的机构,鼓励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和未来产业方向,对标行业标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化服务团队建设,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成果转化、投资加速、创业辅导、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国际化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提升硬科技孵化服务能力,逐步升级为标杆孵化器。鼓励具备条件的国资孵化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标杆孵化器,示范带动国资孵化器提质提效。
3.创新标杆孵化器支持政策。市区两级综合运用资金补贴、股权投资、空间委托运营等方式,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将标杆孵化器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持续强化精准服务。为标杆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提供市场监管、人力社保、环境保护等政务服务绿色通道,鼓励标杆孵化器为来京创业的外籍人才申办来华工作许可。面向标杆孵化器和在孵企业开放一批政务服务、智慧交通、医疗卫生、应急管理、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场景。积极促进符合条件的标杆孵化器享受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其为在孵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二)未来产业孵育工程
4.探索未来产业孵化新范式。聚焦未来产业方向,引导和支持相关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投资基金等在京建设量子技术、类脑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细胞基因、超材料、未来网络、未来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的标杆孵化器,集聚服务相关领域顶尖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加快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企业,率先形成未来产业集群,抢占未来发展新高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引导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新项目。支持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标杆孵化器,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四个占先”“四个突破”成果转移转化,培育一批技术全球领先、发展前景广阔的硬科技企业,带动更多自主研发的前沿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等实现应用,更好促进国家创新投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6.探索“超前孵化”新模式。鼓励标杆孵化器挖掘具备实力、热衷创造、勇于实践的顶尖青年科学家、产业服务专家、投资人和产品经理,针对重大现实问题和场景需求,组建“超前孵化”合伙人团队,研讨可行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或跨界融合应用方案,组织科研和运营管理人才、资金资本和产业资源,开展原理设计与验证,“组装”一批硬科技创业项目。鼓励标杆孵化器将服务重心从已经完成产品验证的“胚芽期”项目以及进入商业加速阶段的“苗圃期”项目,转向还处于技术原理阶段的“种子期”项目,从论文和科学家入手,跟踪最新科研进展,推动前沿、颠覆性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引领孵化服务从“选育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
7.探索促进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深度融合新机制。推动标杆孵化器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加强合作,强化与相关技术转移机构的联动,引导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孵。挖掘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创业潜质的师生,推动相关领域的标杆孵化器和创业导师为其提供精细化、陪伴式的辅导服务。支持标杆孵化器和技术转移机构联合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积极向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HICOOL创新创业大赛等输送参赛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向标杆孵化器开放技术成果、科研人员、仪器设备等信息,为硬科技创业企业对接相关技术和人才以及使用仪器设备提供便利,促进产学研合作增量扩面。
(三)硬科技孵化能力提升工程
8.推动标杆孵化器练就“硬内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支持标杆孵化器持续加大专业技术平台建设投入,提供一流的技术开发、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软硬件环境,配备高水平的研发辅助人员和技术咨询专家,为相关领域硬科技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技术熟化和产品试制服务,确保硬科技创业企业“即驻即用”和轻资产运营。
9.促进标杆孵化器拓展“硬服务”。推动标杆孵化器与相关领域的共性技术平台、研发外包(CRO)、工业设计、检测认证、合同定制加工(CDMO)、委托生产(CMO)、市场推广(CSO)等专业服务机构深入合作,为创业企业提供从技术验证、样机样品开发、产品定型、上市推广等全链条的硬孵化服务。引导标杆孵化器与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机构和律师加强合作,促进硬科技创业企业及早做好知识产权导航和布局。推动标杆孵化器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为硬科技创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相关公益服务。
10.引导标杆孵化器链接“硬资源”。积极利用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推动相关领域标杆孵化器与京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建立紧密联系,协助硬科技创业企业找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电子元器件、定制件和各类辅料供应渠道,并协助企业拟定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批量化制造方案。逐步探索通过硬科技企业的产品开发、小批量试制、量产制造等需求,反向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京落地集聚,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11.鼓励标杆孵化器开拓“硬场景”。鼓励标杆孵化器积极挖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硬科技创业企业开拓相关场景和市场,更好发挥北京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助力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硬科技企业加速成长。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在京建设标杆孵化器,带动更多团队和企业基于产业数据和平台网络开展创新创业,助推产业链供应链能级跃迁,助力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深入发展。
12.强化大企业反向“硬孵化”。支持国内外大企业、产业融通服务机构等在京建设标杆孵化器,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服务团队,整合大企业的研发需求、市场订单、资金资本和产业资源,梳理相关领域创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持续开展对接服务,促进创业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高效、协调、共赢的“雁阵效应”,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孵化模式升级发展。鼓励大企业设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战略布局早期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和前沿、颠覆性技术项目。推动大企业为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增信等服务,助力创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13.探索推进智能“云孵化”。支持标杆孵化器对办公空间、专业平台、服务产品、资源要素等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构建云端虚拟孵化器,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优质孵化服务资源向更大范围辐射。引导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研发、孵化、投融资、产业链供应链等资源要素,以及检测认证、生产代工、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财务法律、市场推广等专业机构和服务产品接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集成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web3.0、XR等技术,打造线上沟通洽谈、路演分享、展览展示、合作签约、交易结算等虚拟孵化场景,促进供需智能匹配,逐步构建孵化元宇宙,实现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的数字孪生和虚实融合互促,引领孵化服务行业颠覆性变革。
(四)硬科技孵化人才培育工程
14.壮大硬科技孵化“五路大军”。着力发掘有经验的硬科技投资人、资深产业服务专家、具有成功转化经验的科学家、业界知名产品经理、优秀连续创业者等五类潜在的孵化人才,引导其跨界进入孵化行业和参与建设标杆孵化器,加快扩充高水平的孵化人才队伍。鼓励高校院所、孵化器、投资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联合开展硬科技孵化人才培养,注重硬科技创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加快培育一批服务意识强、了解前沿科技、懂得产品创新迭代方法、熟悉硬科技创新创业流程、能与科学家打成一片的孵化人才,实现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将一流孵化人才纳入朱雀计划、高聚工程、海聚工程等市区人才支持体系,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15.打造金牌创业导师队伍。依托孵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开展金牌硬科技创业导师评选,引导知名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产业服务专家等深入开展创业辅导。举办金牌导师开放日活动,为硬科技创业者提供优质导师对接渠道,促进企业获得高水平的技术指导、市场分析、投融资对接、管理咨询、产业资源匹配等专业服务。引导创业导师投资所辅导的项目,长期陪伴企业成长。鼓励标杆孵化器研发细分领域的辅导课程,总结凝练硬科技项目辅导方法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硬科技创业辅导从依赖导师个人能力向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变。
(五)金融赋能助力工程
16.扩大硬科技创业投融资供给。支持标杆孵化器与投资机构加强合作,探索投后管理与孵化加速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发挥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和各区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标杆孵化器设立早期硬科技投资基金,促进投资孵化能力提升。鼓励信托、保险等长期资本进入创投市场,扩大耐心资本供给,稳定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推动设立S基金,承接早期股权投资份额转让,促进耐心资本良性循环。鼓励创投基金与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探索和深化股债联动、投保联动等业务。鼓励银行、标杆孵化器、担保机构等联合开发硬科技创业贷,给予硬科技创业企业更长期限的贷款支持。
17.培育概念验证基金。鼓励大企业、投资机构、标杆孵化器等发起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深化“先导验证+股权投资”模式,前期以公益性研发资金资助方式支持前沿颠覆性技术开展概念验证,项目验证成功并转化为创业企业后,前期资助转换为企业股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前移,助推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发展。鼓励标杆孵化器优先承接概念验证项目入孵,为项目和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和落地保障。
18.支持标杆孵化器培育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北京四板市场打造科创孵化板,推动四板市场对接标杆孵化器,促进一批硬科技创业企业在科创孵化板挂牌,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本市场规范化融资服务。探索建立科创孵化板与新三板、北交所的衔接通道,更好促进硬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和转板上市。
19.促进标杆孵化器拓展建设资金来源。梳理一批具备条件的标杆孵化器,纳入中关村“育英”计划,积极给予上市辅导,加快推动上市融资,有效拓展标杆孵化器提升专业能力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支持自持物业的标杆孵化器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引导长期资金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发展。
(六)创新创业国际化提升工程
20.促进标杆孵化器引领孵化服务国际化发展。鼓励具备能力和条件的标杆孵化器在全球科技资源聚集、创新创业活跃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离岸孵化器,加强对当地市场需求、法律法规、人文环境等的分析研究,强化与当地高校院所、企业、产业园、商会、校友会等的联系,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国际化活动,带动人才、技术、项目和企业双向流动。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专业孵化器,促进前沿孵化模式导入。围绕“两区”建设,探索在综合保税区打造保税孵化器,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利用保税进出口、仓储、加工、贸易等优惠政策和便利化措施,集聚孵化一批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与国际市场高度关联的硬科技企业。
21.促进海外项目跨境加速和归国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拥有海外项目渠道、具备跨境孵化能力的标杆孵化器全球遴选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项目,在京举办海外硬科技项目跨境加速营,带动一批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在京落地。鼓励标杆孵化器充分利用我国场景需求巨大、数据要素丰沛、产业链供应链完备、加工制造能力突出等核心优势,广泛招引海外硬科技创业项目和企业在京集聚发展。在相关区域建设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和园区,引进国际化服务能力突出的标杆孵化器,加快形成类海外的创新创业环境。
(七)硬科技孵化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工程
22.推动标杆孵化器合理布局和优化重组。在中心城区和高校院所周边重点布局一批服务前沿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标杆孵化器,强化与创新源头的链接协同,着重打造硬科技创业苗圃,源源不断培育早期硬科技企业。在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重点打造一批服务产业加速的标杆孵化器,聚焦所在区重点产业方向,着力承接一批步入加速期的硬科技企业和上下游服务机构,带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推动聚焦早期孵化与聚焦产业加速的两类标杆孵化器深度协同,探索高校院所周边孵化、产业集聚区落地加速的“双子星”模式。鼓励专业服务能力突出、孵化成效显著的标杆孵化器并购重组传统孵化器,带动低质低效的孵化载体加快升级发展。
23.实施标杆孵化器与特色园区“牵手”计划。按照高精尖细分产业领域,推动标杆孵化器与特色园区建立长效对接合作机制,促进项目和资源信息共享,联合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和开展企业服务,形成接力孵化机制,协同促进优质硬科技企业到产业匹配度较高的园区落地发展,进一步带动相关领域人才、项目和资源集聚,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园区引进和配建标杆孵化器,建立和完善大中小企业培育链条,有效促进产业生态优化提升。
三、保障措施
24.建立标杆孵化器培育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将标杆孵化器培育工作纳入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协调机制,明确年度任务和工作目标,统筹市级相关部门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定期跟踪任务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5.强化市区联动与服务保障。市区两级进一步强化政策联动,市级重点支持区级推荐并给予政策配套的孵化人才和团队打造标杆孵化器,以事前补助、里程碑考核、持续动态优化方式,积极给予标杆孵化器建设项目支持。区级统筹运用资金、股权投资、人才、空间等扶持政策,协同促进标杆孵化器建设。市区两级为每个标杆孵化器建设项目各配备一名服务专员,协调落实配套政策,协助解决困难需求,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6.不断弘扬硬科技创新创业文化。推出一批硬科技创新创业先锋人物,着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讲好中关村故事,营造“鼓励创新、极具耐心、包容失败”的硬科技创新创业文化,持续带动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到北京创新创业,引导更多高端资源要素支持硬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推动中关村成为全球硬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政策解读
经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2年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5部门于2022年12月30日印发《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一、《行动方案》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孵化器作为产业创新生态承上启下的枢纽,在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和创新创业纵深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关键抓手。自30多年前北京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以来,孵化器运营机制、服务模式等不断升级,持续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不断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为产学研融合、高精尖产业培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市科技教育人才优势突出,硬科技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创新创业的主导方向,需要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突出、孵化成效显著的标杆孵化器,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升级发展,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孵化一批硬科技企业,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更好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二、《行动方案》主要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发挥北京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对标国际一流、面向前沿未来、结合各区重点产业方向,聚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市区协同支持一流孵化人才建设标杆孵化器,强化专业团队、专业平台、专业早期投资、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服务,推动标杆孵化器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带动高端资源汇聚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引领孵化模式变革和行业升级发展,掀起硬科技创新创业新热潮,加速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有力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建成20家标杆孵化器,引领100家现有孵化器升级发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瞪羚企业500家,在海外布局3-5个离岸孵化载体,在京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400个,持续高位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
三、《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实施七大工程,共计23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
一是实施标杆孵化器引领工程。支持全球一流孵化人才在京建设标杆孵化器,引导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孵化器对标升级,形成标杆梯次培育机制。综合运用资助、参股、委托运营、场景开放、服务包等措施,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发展。
二是实施未来产业孵育工程。推动战略科技力量配建标杆孵化器,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器。鼓励开展“超前孵化”,面向需求精准“组装”硬科技项目;从论文和科学家入手,更好培育“种子期”项目。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加速转化与孵化深度融合。
三是实施硬科技孵化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标杆孵化器建设一流的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与一流知识产权、研发外包、工业设计、检测认证等机构合作,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鼓励标杆孵化器挖掘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等场景;引导工业互联网企业基于产业数据开展孵化。引导大企业开展反向孵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探索智能“云孵化”,构建虚拟孵化器;依托科创中心网络服务平台,打造孵化元宇宙,引领行业变革发展。
四是实施孵化人才培育工程。引导有经验的硬科技投资人、资深产业服务专家、具有成功转化经验的科学家、业界知名产品经理、优秀连续创业者等“五路大军”跨界进入孵化行业。遴选金牌创业导师,举办开放日活动,为创业者对接优质导师资源;鼓励开发细分领域专业辅导课程,凝练硬科技项目培育方法论。将标杆孵化器核心骨干纳入相关人才支持体系。
五是实施金融赋能助力工程。通过市区引导基金,支持标杆孵化器成立早期投资基金。鼓励保险等长期资本进入创投市场,促进耐心资本扩增和良性循环。开发长周期硬科技创业贷,深化投贷联动、投保联动。鼓励联合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探索科研公益资助与硬科技创业投资的有效衔接机制。支持北京四板打造科创孵化板。鼓励孵化器上市融资和发行REITs基金。
六是实施创新创业国际化提升工程。支持标杆孵化器在海外设立实体,探索在京建设保税孵化器,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孵化机构。支持在京举办海外项目跨境加速营,全球遴选和导入硬科技创业人才和项目。鼓励标杆孵化器充分利用我国场景、数据、产业等核心优势,招引海外项目在京落地。在国际化社区和园区周边布局国际化服务能力突出的孵化器,助力完善类海外环境。
七是实施硬科技孵化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合各区重点产业方向,在中心城区重点布局服务前沿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标杆孵化器,在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着重打造产业加速器。鼓励标杆孵化器并购重组传统孵化器,带动低效载体提升效能。实施标杆孵化器与特色园区“牵手”计划,协同促进硬科技企业到园区落地发展。
为确保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并取得实效,提出三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将标杆孵化器培育工作纳入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协调机制,明确工作机制、责任分工、进度安排,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推动落实。二是强化市区政策联动与服务保障,共同合力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激发创业热情、带动资源集聚,构建全球硬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四、《行动方案》主要特点
一是面向未来前瞻布局,鼓励探索“超前孵化”新模式。《行动方案》明确探索建设专注原创新药、基因技术、智能硬件、元宇宙、量子信息、智慧能源、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标杆孵化器,引导战略科技力量孵化新项目,抢先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的先手棋。探索“超前孵化”新模式,鼓励标杆孵化器从论文和科学家入手,跟踪最新科研进展,推动前沿、颠覆性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引领孵化服务从“选育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鼓励标杆孵化器针对重大现实问题和场景需求,组建“超前孵化”合伙人团队,开展技术和产品原理设计与验证,“组装”一批硬科技创业项目。
二是突出标杆孵化器的“五个硬”,加快实现“四个”专业化。《行动方案》强调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创新支持政策,支持一流孵化人才建设标杆孵化器,加强标杆孵化器梯次培育,强化专业团队、专业平台、专业早期投资、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服务,练就“硬内功”,拓展“硬服务”,链接“硬资源”,开拓“硬场景”,加强大企业反向“硬孵化”,探索推进智能“云孵化”,提出打造硬科技孵化“五路大军”,扩大硬科技创业投融资供给,全面提升硬科技企业孵化能力,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升级发展。
三是强化市区协同联动,全面贯通转化、孵化和产业培育链条。《行动方案》强调加强市区统筹协调,重点结合各区主导产业,引导孵化器合理布局,在中心城区和高校院所周边布局一批服务前沿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标杆孵化器,在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打造一批服务产业加速的标杆孵化器,推动两类标杆孵化器深度协同,探索高校院所周边孵化、产业集聚区落地加速的“双子星”模式。实施标杆孵化器与特色产业园区“牵手”计划,推动毕业企业在特色产业园区落地,助力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群。
四是融汇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引领孵化服务加快国际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建设离岸孵化器、保税孵化器,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专业孵化器,支持标杆孵化器在京举办海外硬科技项目跨境加速营,强化标杆孵化器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带动高端资源汇聚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类海外的创新创业环境,带动人才、技术、项目和企业在京落地,更好服务本土创业企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