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以旧换新,为新产品新技术拓展更广的市场空间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
4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最新发布的《北京市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了23项具体措施,涉及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五大领域。
在此之前,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北京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正是因地制宜,落实《行动方案》的切实举措。
《行动方案》提出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在促进消费,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新产品、新技术带来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23年,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就达到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更新换代也将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
根据《行动方案》,无论是设备的更新,还是消费品以旧换新,都不是同类、同品质产品的简单更替,而是结合了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升级以及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来推进,使得相关企业更有意愿开展技术创新或新品研发,也能对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投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融资室副主任李泽正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新一轮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更加有利于高端的、新型的产业更好发展,有利于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整个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整个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与以往的“以旧换新”中更偏重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做法不同,本次《行动方案》更强调“市场为主、政府引导”,以避免“一刀切、运动式”所形成的政府对市场的挤压。而通过政策引导,让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更新换代”就更具有了可持续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万喆也发文表示,让企业“当主角”的市场化基调能够让供需对接更有效率,但也要注意的是,从以前“以旧换新”运行的情况看,缺少财政支持之后,部分举措的实际效果仍然有待提升。他认为,需要给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支持,助力其更好地参与进来。
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励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除了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还可以主动作为,通过政策引导或其他方式,开辟更多的新成果、新技术落地应用空间或平台,比如鼓励VR、AR或一些成熟的“元宇宙”技术等引入会场、体育、文娱、旅游、展览馆、博物馆等场所;支持各类通用或专业性人工智能大模型进入各类办公场景或个人应用;支持具备条件的手术机器人、生活服务机器人进入医院、家庭、养老院或福利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加快无人驾驶汽车等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尤其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产品的创新,往往需要市场的回报作为激励,通过必要的政策引导,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创造新的市场空间,或做大原本较小的市场“蛋糕”,无疑是有助于增强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