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新冠检测服务不妨根据需求多样化灵活开展
最近针对核酸检测,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在此情况下,核酸检测的服务可以增加更多的形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
最近,我国根据疫情发展新形势持续调整相关防控政策,特别是针对核酸检测,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其中,12月7日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此一新规还对出示核酸检测证明的场景进行了限定,比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市随后出台的“十条措施”中,对于核酸检测也有相应规定,如“对进返京人员不再执行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抵京后不再执行落地‘三天三检’,按照我市有关防控规定执行。”“对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要求进行调整,重要单位、大型企业和重大活动可根据需要,确定核酸检测查验等防控措施。”
但 “十条措施”也要求,“进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幼儿园和中小学、医疗机构住院部、餐饮(堂食)、室内健身等场所和网吧、酒吧、棋牌室、KTV、剧本杀、桑拿洗浴等密闭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从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新政来看,对于核酸检测范围和人群都有了更严格的限定,但仍要求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还有相当一部分场所及特定从业者需要查验核酸。换句话说,核酸检测仍是许多人的“刚需”。
但现在有不少人反映核酸检测难。一方面,以往遍布街道社区的核酸检测点有所减少,人们想做检测要去医院;一方面,医院既要承担日常医疗任务,还要应对可能的新冠重症潮,并做好院内的防疫等,其核酸检测能力受到限制,造成大量公众预约医院的核酸检测较困难。
另外,当前在街道、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大多数仍以“十混一”或“多混一”等方式进行,这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只要一管被检出阳性,十人或多人就都成为“嫌疑对象”。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影响还不算大,但对于一些急需检测结果就医、从业、出差或有其他事务的人来说,就是件很麻烦的事。
“十混一”或“多混一”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检测效率,且成本较低,但一般更适合于低风险区的大面积人群筛查。在当前,奥密克戎传播力极强,个人感染的概率比以前大了很多,人们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遇到“十混一”“多混一”阳性的几率大大增加,受到影响的人也在不断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核酸检测的服务其实可以增加更多的形式,特别是增加精度更高的“单人单管”检测、速度更快的“加急”检测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有的人急着要去医院就诊或陪护病人,需要核酸检测又快又准,如果检测点能提供“单人单管”“加急”等服务,哪怕支付一定的费用,他们可能也是愿意的。当然,这样的方式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监管,防止一些无资质或资质不全的机构混水摸鱼,也要预防乱收费、弄虚作假等乱象。还有一些检测点,公众可以凭混管阳性的短信免费获得“单管采样”服务,这些都是很人性化的改进。
当前,抗原检测也正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它出结果的速度更快,使用也更便捷,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但其灵敏性及精确度不如核酸检测。如果两种方式能有效配合,往往能发挥最好的检测效用,个人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有更多的选择。总的来说,面对疫情新情况、新形势,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防控手段、方式都有必要持续创新,以适应人们防疫时更多样化的需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