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德庆:守护科技教育的初心
从事科技教育30年,在守望科技教育初心的道路上,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科技教研组长,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王德庆逐渐找到了答案。
撰文/记者 贾朔荣 摄影/张星海
“教育的初心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兴趣出发,忠诚于责任,笃行于创新,从事科技教育30年,在守望科技教育初心的道路上,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科技教研组长,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王德庆逐渐找到了答案。
1992年,正值我国计算机行业高速发展时期。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德庆是选择成为一名教师,还是去公司任职?“当时做老师并不是首选,但入行的时候也没考虑那么多。没想到,一干就是30年。”回忆起当时的选择,王德庆仍然记忆犹新。
从起初的有所动摇,到现在的引领创新;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始终坚守科技教育的初心,于王德庆而言,“教育行业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行业都给不了的。”而所教授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取得优异表现,更是让他成就感倍增。
○ ○ ○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向过程要答案
从事科技教育30年,王德庆体会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虽然高考不涉及科技课程,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辅相成,能极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王德庆独立开发了Arduino创客课程,将其引入所在的北工大附属中学,作为高中必修课,已实施8年有余,该课程同时也在北京市得到了推广应用。
此外,在王德庆的带领下,北工大附属中学创新性引入所有学生在高中三年都必须研究一个课题的模式。“我希望学生能从设计开始全流程完成一个项目,了解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高中开始就能够用科学、规范的方式开发完成小的科技项目,从而提升综合能力。”王德庆说。
学生们所完成的课题通常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在8节课内由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针对课题选择,王德庆坚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手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课题思维。“可能学生从网站上发现了一个视频内容很好,想存到硬盘来。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引,指导学生做一个程序,让他们从分析入手,一步步最终成型,直到解决实际问题。”
除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王德庆也希望在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能迅速适应身份上的转变。在他眼中,一个具有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书写能力,不止埋头于书本,也能抬头勤于思考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2013年,王德庆带领两名学生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比赛。两名学生都是第一次出国,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起初并不赞成:一方面觉得会耽误课程,另一方面担心学生不适应。最终在王德庆的一再坚持和游说下才勉强同意。在王德庆看来,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同龄人相处,让他们通过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比老师说千句万句都有用。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人大附、北大附等学校的学生。坐飞机时,王德庆清楚记得,学生们刚开始都在玩,但别的学校的学生玩一个小时一定会停下来看书。除此之外,在与当地人沟通时,他带的两名学生也明显发现自己表达能力的欠缺。“我就鼓励他们,都是同龄人,虽然现在存在一定差距,但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不然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让王德庆感到欣慰的是,从国外回来后一个月,学生班主任向他反馈,两名孩子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主动学习了。
好的教育不是仅关注一时的分数高低,而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向过程要答案,结果自然无愧于心。王德庆践行着,也看到了收获:他辅导学生研究完成的技术课程微课题超过200个,多个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创新性学习成果金奖,市级以上创客竞赛一、二等奖;更有多名学生因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高校的自主招生加分。
○ ○ ○
师生共同成长,向兴趣要答案
谈及科技教育领域坚守30年,王德庆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1998年开始接触机器人,王德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机器人持续的高昂花费,让他望而却步。在社团教学中,“我发现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机器人相关内容入手,将其作为课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制作,带领学生去参加比赛。获得成绩后可能会得到一些资金上的奖励和支持,又可以研究新的更好的机器人。”王德庆始终用孩子般的好奇心和热爱去看待科技教育及科技活动、竞赛,以与学生一起玩的心态做教学,从而不断从中发现乐趣。
“包括很多给学生的课题,也是我先结合当下的技术热点,考虑自己愿意玩什么,从而以此为出发点,把项目拆分成学生可以研究的课题,再拿到社团小组中,最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玩’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学生都会收获乐趣和满足。”王德庆说。
不仅自己热爱,学生对于机器人和社团活动的兴趣和坚持也让王德庆收获颇丰。
FRC比赛(国际9-12年级中学生机器人对战赛)是全球最顶级的青少年机器人赛事,学生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为机器人进行设计、加工、搭建、编程,从而完成比赛。2018年,王德庆带领学校的FRC机器人社团第一次参赛。从课题发布到制作完成一个重100多斤的机械工业级机器人,仅花费了35天。面对制作难度大、交付时间短、没有任何一位队友有比赛经验、一切从零开始等诸多问题,他们一一克服,并最终获得了全国八强的成绩。“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晚上不睡觉,中间好多次都想放弃,但最后都坚持了下来,也取得了力所能及的最好成绩,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当时的经历至今让王德庆记忆犹新。
由于启动资金大、制作难度高等诸多问题,朝阳区目前仅有北工大附属中学一所学校还在坚持开设FRC社团。每年学校都会给予基础的资金支持,王德庆也会努力从各方寻求帮助,让社团活动得以维持。对于北京市一些国际学校的学生,参加该比赛,今后申请国外学校会有很大帮助。但对王德庆及学生而言,目前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和热爱。
在北工大附属中学的社团活动室,琳琅满目摆放着各种制作机器人用的零件以及未成型的机器人。“很多住校的学生晚上休息都会抽半小时的时间来这,优化机器人的设计或者进行实验。每次看到学生的坚持,我也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王德庆介绍道。
○ ○ ○
不断提升自己,向分享要答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其中第一项就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在王德庆看来,这一行动得以良好实践的基础在于科技教师能力的提升。
作为垂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校外科技辅导员、首师大附属实验小学校外科技辅导员、朝阳区机器人教研组组长,王德庆每周都会牵头组织朝阳区机器人项目辅导教师业务进修,推动全区科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从单片机、国内外先进的软件和硬件器材到人工智能,只要他会的,都会倾囊相授。
“不管是科技教育、科技活动还是科技竞赛,最终目标都应该落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王德庆坦言。关于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提升,以及通过何种办法和活动去提升,行业内有很多可供参考借鉴的研究成果。“如果科技教师能始终坚持多听、多看、多思考,并与现实工作相结合,就非常有潜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导师。”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培训外,王德庆也积极推广北工大附属中学“将科技课题研究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的科技教育模式及理念。他希望可以借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交流,从而不断完善与创新。在他的推广下,有些学校基于该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学活动,也让王德庆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此外,王德庆也多次应邀在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交流活动中作主题发言。
身处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的朝阳区,王德庆坦言,多年来,区内很多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朝阳区教委、科协等部门提供的政策、专家、平台及渠道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此次获评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德庆认为不仅是对他科技教育生涯30年的一种褒奖,也是一种激励,让他能更好地沿着这条路坚定走下去。
20岁的喜欢可能基于冲动与热情,而50岁的坚持与热爱更多的是沉淀了现实和各种选择后的情怀。守着这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情怀以及教育行业无可比拟的成就感,王德庆一路坚守、静待花开。对于未来,他希望能在退休之前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好地推广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为朝阳区、北京市,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科技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