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多人消除饥饿,中国要靠技术进步
文/记者 白竟楠
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伯希·米西卡——1亿多人消除饥饿,中国要靠技术进步
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十九届大会近日闭幕,会议报告显示,中国营养不良人口数超过1亿人。为此,《科技生活》周刊记者专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蒙古、朝鲜代表处代表伯希·米西卡先生,全面解读中国对抗饥饿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米西卡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消除饥饿的核心因素。
《科技生活》周刊:亚洲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亚太地区成功地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也就是在2015年饥饿人口比例减少一半,同时也实现了营养不良的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这个人口数量在2亿左右。亚太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穷地区也有非常卓越的成绩,特别是东亚,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领土,所以中国有很大的功劳。
中国也成功地减少了营养不良的人口数量,从1990年-1992年的2.89亿人,到2014年-2016年减少到1.33亿人。中国还大大地降低了发育迟缓儿童的数量比例,从1990年的32%,降低到了2010年的9%。中国的发展使得食品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谷类、根茎类的作物不再单一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它们所占的食物能量来源下降了25%,这是中国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的直观变化。
《科技生活》周刊:如何评价中国在减轻饥饿和营养不良方面的做法?
中国在与饥饿、营养不良和贫穷的战争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中国用不到世界6%的耕地和小于10%的淡水资源,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和饲料,供养了占世界总1/5人口的人口数量。
中国所实现的这些进步,不仅有利于中国公民,也明显有利于地区进步和全球粮食安全。最新数据表明,世界上大约有7.95亿人口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人群和营养不良人群的患病率从1990年到1992年的18.6%下降到了2014到2016年的10.9%。人口大国的变化,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在减少饥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用了约15年左右的时间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的营养不良人口,这个成就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全面的政策和战略措施的优良战果。
《科技生活》周刊:中国做法对他国有没有借鉴意义?
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就能使农业更繁荣,农民生活得更好,农村更美丽,就像政府报告中写的那样。13亿人口的生计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为农民提供了许多利好政策,鼓励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农业科研领域,以提供给农民更多的技术保障。
中国一直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增强和提高农业水平,让农民的生活更好。根据国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手段,这一点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应该学习的。比如说,中国有“科技特派员”机制,将最显著的农业科研成果商业化。中国也应该积极分享这方面的经验,并帮助其他亚洲国家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培养自己的科技特派员。同时,国际合作也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减少贫穷。
《科技生活》周刊:前沿科技能否帮助消除饥饿和确保长期粮食安全?
粮食的产量在2050年需要增加60%才能供养得起全球91亿人口,技术的挑战是扭转这一颓势的关键。世界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来消除饥饿和确保长期粮食安全,即使有很多挑战和风险。
同时,在食品安全和营养决策方面,要借助信息系统等科技监测手段,跟踪行动,及时、全面地评估影响。也要及时吸取教训,确保政策落实。技术开发能力和设施的研究贡献,能显著提高机械化水平,让中国的农业技术继续进步。弹性、方法和策略都要灵活,旨在遇到大型自然灾害,比如极端恶劣天气,或者人为冲突事件时,能尽快恢复百姓的正常生活。■
中国成功地减少了营养不良的人口数量,从1990年-1992年的2.89亿人,到2014年-2016年减少到1.33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