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对“飞铁”期待与警惕并存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2 16:42:17   阅读量:0

梦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在期待美好未来的同时,必须多一些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撰文/庞岚 (《法制晚报》评论员 )

8月30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布,正在开展时速4000公里的“高速飞行列车”的研究论证。

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将超声速飞行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相结合,实现超音速的“近地飞行”,几千公里可以倏忽而至——这样的蓝图,的确令人心情激动。

但仔细想想,这可能还依然是一幅带有科幻色彩的蓝图,与现实之间有着不短的距离。一方面,超常距离的真空管道如何实现完美的密封效果?加速和刹车的节奏如何把握?乘客的安全如何保障?万一有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太多的疑问都有待回答。

另一方面,认真看一下相关新闻,我们就会发现宣布该消息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表述上也是很审慎的。人家只是说自己具有大工程必备的仿真建模和大系统试验能力,为该项目的设计能力提供了基础——请注意,从具有“试验能力”和“设计能力”,到科研立项、科研攻关,再到真正设计成功,然后再到实验室里仿真建模以及试验成功,这其中的沟沟坎坎多了去了,更甭提接下来的小规模测试、重大项目的审核、环评……换言之,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差得并不是一星半点儿。

现阶段已经有媒体报道说,“中国高铁再放大招,梦想将变成现实”,还有媒体报道说,“中国飞行列车要来了”。这样的说法好看归好看,但难免有“标题党”的嫌疑。至于3分钟从北京到天津就更不靠谱了——就算飞行列车运营了,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也不止3分钟,您总不能从4000公里的时速一脚刹车跺在那里吧?

对于理性的、阅读起来比较认真的读者来说,夸张一点并无大碍,但是对于容易被煽乎起热情,甚至别有用心的人来说,把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科幻当成即将来临的现实,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了。

“巴铁”的案例行之未远,我们还清晰记得,“中国巴士惊艳全球,可载千人不占车道”“治堵神器惊艳世界”的标题,但热情尚未冷却,事件却忽然反转,“巴铁”成了笑话,还因为非法集资被立案调查。

把“飞铁”和“巴铁”并列,并不是在怀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而是担心其他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会利用这一消息的广泛传播再度玩起非法集资或者诈骗的勾当。我们在期待美好未来的同时,必须多一些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至于真空管道内的高速交通,的确很可能是未来交通的大方向。早在1956年,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因莱因就曾在他的作品中描绘过“真空列车”。

梦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笔者还记得,上小学时曾读到过人生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当时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如今再回头想想,那本书里的科幻大部分早已成为现实。

我们期待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能够在梦想照进现实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带领我们登上飞行列车,同时也期待着每一个人审慎对待这样的事情,认清“投资有风险,掏钱需谨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