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为什么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可信的?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25 12:44:46   阅读量:0
  作为一个通信专业的教师,同时我也是个业余科普作者。对于通信领域,我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了,观点自然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除了通信,我也爱说说别的话题,比如转基因。在转基因方面,我则是个彻底的外行,即使这样,我对转基因的安全性仍然抱有极大的信心,为什么呢?这源自于我对科学研究规则的理解。
  
  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要得到科学界的公认是极为艰辛的,所谓“同行是冤家”,别的科学家会铆足了劲抓漏洞。当某个理论在台上时,其提出者就成为众矢之的,科学界同行们会纷纷挑刺并试图推翻,如果这个理论很硬,实在推翻不了,科学家们就会慢慢地普遍认可。这时,如果有个人挑战这个成熟理论,科学家们就集体翻脸了,开始共同捍卫这个他们所认可过的理论,因为自己当初没看出问题的理论被后来者推翻了,这是丢人的。
  
  于是,科学界默认挑战者是骗子,设置苛刻的条件让他自证,若发现挑战者有错,直接赶之出局,若挑战者的理论真的过硬,征服了所有同行,就轮到他上台了,于是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这套游戏规则非常残酷,来不得半点稀里糊涂,而科学家们又都很聪明,他们像鹰一样死盯着,试图把问题藏着掖着是办不到的。这个规则导致了科学界公认的理论观点是可靠的。这个观点未必是完美的,也未必是永远正确的,但至少是现在能得出的“最靠谱”的观点。对于转基因的安全、吸烟饮酒有害等命题事实上都要经过这么一套规则的过滤,然后得出一个普遍认可的结论。
  
  比如我是一个教师,我选用的通信原理教材是樊昌信版的,每次新版发行时,全国的通信原理老师会集中研讨并给书挑错。如果我能找出颠覆性的错误来,那在通信原理教学界的学术地位会暴涨,很遗憾的是,我找不出来,只挑出个第五版关于补误差函数区间的错误,樊老师也认可了,我对此是感到得意的,给学生上课时总会“不经意”地提到这件事。水平高的老师可以挑出更多的错,而大家也很佩服。
  
  当然,这并不是说樊昌信的教材质量不行,恰恰相反,这本教材是非常权威的,被全国200多所高校选用,它好比是前面所讲的“台上理论”一样,享受到了全国同行的严格审查。其实还有不少学校自编的教材,没有外校使用,也没人去挑错,但可以想象错误会非常多。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下,第六版的第二次以后印刷应该是非常洁净了,如果这时有个外行跳出来指出众多的错误,甚至认为这是所有老师合伙编造的骗局,你认为大家会是什么反应?
  
  对于转基因来说,由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均认为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食品是安全的,因此这就代表了科学界主流观点。当然也会有科学家想推翻这个公认观点,试图一举成名,例如近年来法国塞拉利昂教授关于转基因玉米的那项试验,但结果是被科学界否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推翻现有的科学结论“好处”实在太大,而且世界上某一领域的科学家众多,信息发布的渠道也非常广泛,所以我们不必担忧科学家们被全部收买,或者合伙欺骗我们,科学研究的规则就注定了他们会互相挑刺,而且这些科学家总体上都比我们更聪明,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实验室里憋着劲找别人的漏洞,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懈怠。
  
  当然,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确认一个观点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呢?这当然不能仅仅依赖于媒体报道,因为媒体本身可能有偏见,甚至会误导。比较好的方式是查找该领域的权威机构,特别是非营利性质的国际间组织、协会的观点,它们的官方网站、出版物中一般都会有对争议话题的表态。而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是较为可靠的,如果一个观点能够被教科书吸收进去,则更是经过了无数验证。

  文/奥卡姆剃刀 科学松鼠会会员,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