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揭秘《我们诞生在中国》“主角”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9-13 13:59:27   阅读量:0

文/ 记者 李晶 编辑/刘昭

作为迪士尼动物篇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陆川执导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低排片率的情况下成功逆袭,票房达到2700万!该片叙述了大熊猫、雪豹、金丝猴等国宝级野生动物家庭于严酷环境、天敌威胁之下,追随千万年的生命轨迹,完成自然轮回的故事。这部大片历时三年拍摄,数百小时的海量素材中,按纪实标准仅剪切出79分钟的成片。但这毕竟是文艺作品,真实世界中的动物行为又是什么样子?

“穿越高山和森林,越过青藏高原,无数生命诞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这些生命用爱和希望滋养并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圈,他们共同的家园叫中国。”

在暑期档电影之中,陆川执导、迪士尼跨国团队制作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如同一股清流,首映排片不足2%的情况下,票房逆袭突破2700万元,一举打破《海洋》此前保持的国内自然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曾获奥斯卡奖的制作人罗伊·康利坦言,与之前创作的动画电影一样,触动观众心灵的是这部真实拍摄的动物电影同样传递出的爱和家庭这个永恒的主题。

动物也有“国籍”吗?

《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片名给人无限想象,也引发一个好奇:生在中国,而非其他,难道动物也有“国籍”之分吗?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忠秋副教授表示,动物无所谓国籍,但仅分布于某一地区的物种,会被列为“动物特有种”,比如我国特有的大熊猫、大鲵(娃娃鱼)等。

动物特有种,也分“土著”和“移民”两种情况。所谓“土著”就是一个地区固有的物种,起源于此,并在此世代繁衍生息,比如贝加尔湖特有的贝加尔海豹。那么,“移民”当然是从其他地区迁徙而来的,比如南美的羊驼。根据古生物学研究,它原生于北美,是北美洲的固有种,后因在原产地灭绝,现在仅分布在南美洲,于是便成为南美地区的特有种。

影片中呈现的藏羚羊、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均是我国特有的动物物种,而雪豹却不仅仅分布在中国,它还在哈萨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有所分布。在寒冷贫瘠的山区,雪豹主要以岩羊等有蹄类动物为食,也寻猎兔、旱獭或鼠类等小型动物。食物缺乏时,雪豹也会潜至村舍或牧场盗食家畜、家禽。雪豹在非常饥饿时也敢袭击大型家畜,影片里雪豹就有攻击牦牛幼崽的画面,牦牛妈妈用牛角奋力顶向“达娃(影片里的雪豹妈妈)”,那一瞬间,小牦牛获救了,而达娃身受重伤不得不退身离开,而后一片飞雪掩映下的“达娃”永远地躺在了那片它曾为生命延续而拼搏过的栖息地上。

动物界爸爸们去哪了?

雪豹妈妈达娃独自带着两只幼崽生活在岩壁陡峭的山崖上;大熊猫母亲丫丫也是独自带着自己的幼女美美生活在广袤的密林中;还有藏羚羊妈妈们,不仅要千里跋涉到繁育地,还要在繁育后独自训练自己的宝宝尽快适应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然而,我们感叹天下母爱的伟大,也难免好奇动物爸爸们都去哪儿了?


▲雪豹妈妈达娃

对哺乳动物而言,单亲哺育后代是比较常见的。一方面,幼崽食物的主要来源是母亲的哺乳,父亲并不参与这个行为;另外很多动物也不是一生相守的夫妻,只是为了延续后代而临时组合在一起。

长期从事大熊猫保护生态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雄性大熊猫在交配季节打斗非常厉害,然后获胜一方会赢得交配机会,但与雌性大熊猫交配后,便会离开。雄性大熊猫只是完成基因的延续,而后就不知所踪了。

实际上,原始条件下,雌性便是独居,雄性同时占有多个雌性。随着雌性间竞争加剧,生活范围更加分散,才演化出社会性单配制(也就是一夫一妻制)。同时,哺乳动物需要父亲参与养护后代,也促进了社会性单配制的演化。但研究表明,采用社会性单配制的哺乳动物只有9%。

藏羚羊有“脸盲症”?

当藏羚羊妈妈大军千里迢迢从卓乃湖繁育回归栖息地后,独自等候的藏羚羊爸爸们兴奋难以自已,跳起了优美的舞步,展示着自己雄性的魅力……然而,美好的画面突然尴尬起来,藏羚羊们好似深度“脸盲症”患者,只过去大半年的时间,爸妈们谁也不认识谁了。

藏羚羊存在“脸盲症”可能只是影片中一个逗趣的桥段,因为无论有否“脸盲症”,藏羚羊都不是长相厮守的恩爱夫妻。把人类一夫一妻的家庭观念套在它们身上,反而是不尊重自然的法则。

事实上,藏羚羊是“一夫多妻”的物种。在交配期,雄性个体争偶激烈,最终得胜的雄性会带着雌性组成小群,繁衍后代,而雄雌比从1∶1到1∶26不等。那些争偶失败的雄藏羚羊并不会彻底放弃,它们一部分会与未成年藏羚羊一起生活,而另一部分则远远追随,伺机交配。

每年4月底,雌、雄藏羚羊将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雄性幼羊也会和母亲分开;5、6月份,雌性藏羚羊将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子。沿着基本固定的路线向可可西里的太阳湖、卓乃湖等地迁徙。雌性藏羚羊产仔后,大约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体力恢复,又将带着小藏羚羊长途跋涉,返回到原来的栖息地。

熊猫会爬树就能独立了?


▲大熊猫妈妈与宝宝

当幼年的大熊猫美美,一步一步地向树顶爬去,向着自己期待已久的自由爬去,她没有停顿,更没有回头,而在她身后不远处,大熊猫母亲丫丫眼光一直注视着她的行动,眼神中既有对美美成长的期待,也难掩一丝对美美即将独立生活的伤感。当美美真的能够爬上树顶,她就能独立生存了吗?

现实中,爬树并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象征意义。大熊猫幼崽天生就有爬树的行为,即使爬上很高的树顶,也只是意味着它学会了躲避天敌的一项技能。要想独立生存,最重要的技能应该是:找吃的!

一般来说,大熊猫母亲教会宝宝的最重要的技能,应该是觅食。大熊猫宝宝要学会自己独立寻找竹笋、竹叶、竹竿后,才能算是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大熊猫宝宝一般要到一岁半左右才会离开母亲,独自生活。魏辅文研究员表示,野生环境下,他们还曾观察到两岁多的大熊猫宝宝仍然“粘”在妈妈身边。所以说,大熊猫何时要独立生存了,在现实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信号。影片中离别场面,虽有泪点,但却与实际有所出入。

另外,只有当宝宝离开家后,大熊猫母亲才会再次繁育后代。从野外观察来看,大熊猫通常一胎只产单仔、罕有双胞胎,三胞胎更是从未在野外观察到过。

猴娃会“叛逆”出走吗?

▲金丝猴的家庭结构是由小家庭单元组成的大群落

淘淘是川金丝猴家族的一个小成员,因为母亲只顾着刚出生的妹妹,其他亲戚也来“抢”妹妹,又从父亲那里也得不到宠爱,失落的淘淘便“叛逆”地出走了。它还跟着流浪猴群“混”在了一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落叶铺成了厚厚的地毯,而后积雪又将落叶毯子遮了个严严实实。饥寒交迫的淘淘只好回到家里,寻求庇护。

从事濒危灵长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表示,金丝猴具有雄性扩散的特征,到了大约三四岁时,为避免近亲交配现象,雄性成体或亚成体会被赶出家庭群,但未成年的雄性幼猴并不会被驱赶,如果流落出来,也可能有某些特殊原因,比如母亲不在了,迷失了,或天气因素产生了干扰等。不过,幼猴落单是很难成活的。

猴娃浪子回头还有可能被接纳吗?如果未成年的幼猴“离家出走”,是有可能回归的。因为,金丝猴的家庭结构是比较特殊的,由小家庭单元组成一个大的群落,群落周边还有些雄性“光棍”群跟随,伺机霸占及组建自己的家庭。而回归只是回到自己的小家庭单元,因而是有可能的。

金丝猴一般是两年产一仔,猴宝宝出生后,其他雌性金丝猴都会“帮助照看”,也就有了影片中几个猴子抢孩子的一幕。其实,这只是一种“阿姨行为”,出于某些猴子的习惯,以及学习行为等目的,猴妈妈的兄弟姐妹都可能“抢着”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