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的丧尸套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19 15:34:48   阅读量:0

文/记者 刘汝佳

一部刷屏的灾难电影《釜山行》让丧尸病毒成为焦点话题,这种能迅速传播、让人发狂的僵尸病毒真正存在吗?僵尸会在现实中出现吗?


在一列开往釜山的高速列车上,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倾刻间列车陷入灾难,列车上的乘客、列车员与丧尸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相信最近不少人都被灾难电影《釜山行》刷屏了,这部韩国拍摄的丧尸电影号称是今年本土最成功的商业片。

关于这部电影,你们关注的焦点在哪里呢?令人反思的人性?紧凑激烈的剧情?还是恐怖的丧尸群演们的名品演技?在影片中丧尸病毒会通过撕咬进入血液,被咬者瞬间感染变异,成为不折不扣丧失人性和思想的怪物!

连丧尸病毒这种杀伤力超强的生化武器都想得出来,我们不得不佩服韩国编剧的脑洞啊!

其实,上至惊悚电影《生化危机》,下至童叟皆玩艺的《植物大战僵尸》,在欧美市场的演绎下,满口鲜血、痴呆、耷拉着脑袋满街咬人的丧尸角色无比深入人心,就像是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品种的“人类”,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被丧尸病毒感染的僵尸会不会突然出现在哪个角落袭击我们?

▲在影片中丧尸病毒会通过撕咬进入血液,被咬者瞬间感染变异,成为不折不扣的丧失人性和思想的怪物

生化“病毒”是丧尸的起源

其实,在《釜山行》中,编剧并未具体交代该丧尸病毒的来龙去脉,但是这难不倒科通君,根据以往观看《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经验,大概可以得知那是一种类似《生化危机》中T病毒的物质,它的出现伴随着战争的使命,其目的是让士兵感染T病毒,在T病毒的作用下,士兵极具攻击性而且不会有任何感情(T病毒会控制寄主),而且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快速的新陈代谢来愈合。

据《生化危机》背景“介绍”,T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生物学里,RNA在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承担信使作用,把DNA中记录的遗传信息变成蛋白质,而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密码子都一样,所以T病毒进入细胞后,释放出RNA,伪装成宿主的RNA,T病毒是经过了基因工程强化的变异体,在感染能力和发病速度上比普通病毒有了质的飞跃。

当然,类似T病毒的生化武器目前并未出现。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史蒂芬·施洛茨曼认为,一个有效的病原体将锁定、关闭大脑中的特定部分。那些行尸走肉虽然有一些基本行动技能(比如行走和撕咬并吞食人肉的行为),但负责道德、规划、自控等行为的额叶却不太可能正常工作。而控制平衡的小脑恐怕也只能发挥它的一部分功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影里的僵尸跑的速度不如正常人类,或是会被人们用球棒狂敲。

施洛茨曼认为,如果真的能出现这类“病毒”,那么这种会造成部分脑部恶化的罪魁祸首可能会是一种蛋白质,即朊蛋白,它又被称为朊病毒,但不完全是病毒,甚至不能称之为生物,可是它近乎不可能被摧毁,并且对它所引起的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丧尸爆发,需要人体大变革

印象中的丧尸是一个不死群体,只要头颅不被爆,攻击性就永不停歇。那么问题来了,它们是永动机吗?

绝大多数动物都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动力。人类和其他动物需要一个最低摄入食物的能量来维持他们的新陈代谢和他们的肌肉,食物是由主要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矿物质组成的。但是人类、动物进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肌肉牵动嘴进行咀嚼和吞咽,然后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消化,进入血管,最后由血液循环运往各器官。当然还需要有一个排便的过程,才能完成整体的消化吸收、能量转化,但是死去的人类太难实现了。

而如果丧尸不进食,只靠光合作用维持体态,转化的脂肪远远达不到动物所需的要求,那么丧尸的寿命就会极其短,这样一来病毒传播“效果”会变得很差。若摒弃人类、动物特有的消化系统,从皮肤上演化出叶绿体这样的物质,也许可以适当通过外界获得养分,那么养分“跟进”也要快,否则肌肉很快就会失去效力(咬合肌尤为重要),攻击力会急剧下降。

此外,人类的咬合力也需要突破。咬合力是丧尸最主要的攻击力,扪心自问,人类吃细粮长大甚至连智齿都退化了的牙齿结构、咬合肌真的具备战斗力吗?丧尸病毒在影片中主要是靠撕咬后感染,《釜山行》中第一个被病毒少女撕咬的列车乘务员在被K.O(KnockOut的英文简称,意击倒)之后,很快就被病毒传染,可见丧尸病毒大多通过皮肤黏膜破损传播。

而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撕咬动作可能就给爆发丧尸带来了限制。丧尸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经典镜头包括几个丧尸将一个活人撕烂,或者从活人脖子上撕下一块肉,类似一些恶犬分食的场景。

然而,一只德国牧羊犬的咬合力在前颚部约为170磅(77千克),而在后颚部测量约为568磅(257千克),人类呢?约为45千克。这么看来,如果咬合力不够大,动作不够迅猛,稍壮些的成人都很容易躲开,更何况如果活人都穿上盔甲,这点咬合力,逗谁呢?恐怕穿个普通的防化服都很安全,“丧尸病毒”的传播、爆发,谈何容易?

狂犬病毒很难进化成“丧尸病毒”

在影片《僵尸世界大战》中,一开始广播里世界卫生组织把丧尸病毒叫做狂犬病爆发,但实际上两者具备一定的差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监测室主任陈继明介绍,狂犬病的发病机制是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侵入,感染人的神经节,像电线网一样扩散到大脑,大量繁殖后侵犯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改变大脑神经系统功能。除了恐水这样的表象外,感染者会恐惧、烦躁不安,进而高度兴奋,表现出极度恐怖表情,变得残暴,可有精神失常和幻觉出现。

不过,陈继明谈到,与人们想象及恐怖片艺术加工不同,目前已知病毒引起的残暴行为并没有明显嗜血表现。因此,丧尸片中的表现并不是狂犬病的特征。不过,患者确实可能由于精神亢奋及疾病引起的其它部位剧烈疼痛而表现出一定“抗击打性”,而这并非病毒引起的体力骤增。

此外,狂犬病的致死性也很难让其像丧尸病毒一样大规模传播。中科院病毒学博士生于涛介绍,狂犬病病毒因为100%的致死率,当之无愧地坐上了“天下第一杀手”的宝座,不过,人类并没有把它视为重要的威胁,原因在于,通过咬伤传播的方式决定了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力不会很高,所以即便没有疫苗的保护,狂犬病病毒也难以在人群中肆虐。

感染“埃博拉”也不会变丧尸
 

▲埃博拉病毒并不是丧尸病毒

2014年,在埃博拉病毒爆发期间,多家媒体曾引用英国《镜报》的文章称“感染埃博拉病毒后被确诊死亡的妇女,在被送去埋葬的途中突然苏醒,并开始在人群中到处行走”,再加上埃博拉全称埃博拉出血热,作为急性出血性传染疾病,致死前一天人体胶原开始溶解,具有皮下组织融化,全身脏器出血,患者极具攻击性等症状,众人皆以为埃博拉病毒就是现实中的“丧尸病毒”。

实际上,所有感染者最明显的特点是身体特别虚弱、极度乏力,许多卧倒的患者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坐起来,埃博拉患者死后诈尸、变成丧尸的说法毫无依据。不排除疫区内可能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因为条件所限,或是害怕被感染没有近距离检查感染者,感染者由于身体特别虚弱,在几个小时内一动不动,这种情况下被误认为已经死亡。因此,感染埃博拉的患者与丧尸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差异。

“食人脸”看起来像丧尸

2012年5月26日,美国迈阿密流浪汉罗纳德波普惨遭“食人男”鲁迪尤金啃掉双眼和鼻子,一时震惊全球。几天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又再现食人恐怖案件,血腥、吃人、疯狂……这一系列案件似乎都像恐怖片《生化危机》里丧尸出没的情节,引起了一阵骚乱。

后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不得不出来辟谣,称“丧尸并不存在,CDC并不知道有病毒和条件能让人死而复生,或是某种造成类似僵尸的症状”。

而美国政府无疑更倾向于一种俗称“浴盐”的新型毒品引发“食脸案”。有关当局表示,“浴盐”是一种廉价的合成药物,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可极大提高人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用者会出现妄想狂、暴力和难以预料的行为。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研究员徐国柱介绍,从效果上讲,“浴盐”应该属于苯丙胺类毒品。虽然毒品都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但是不同类型毒品的临床表现不同。海洛因等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少量使用可起到镇静、放松的作用。而苯丙胺类毒品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兴奋,抗抑郁。

生活中,引起吸毒者暴力事件的毒品多为苯丙胺类,如摇头丸、兴奋剂,它们会使人出现强烈的攻击行为。药物滥用专家形容,在最危险的情况下,“浴盐”的兴奋功能比兴奋剂强13倍。吸食“浴盐”后,会让人完全丧失理智,将自己想象成“超人”,而将其他人看成“怪兽”,导致吸食者对其他人进行不可想象的攻击和撕咬。“吃人脸”案件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