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感冒”同样致命
一旦开始服药,如果服药时间不充分则也可能导致疾病复燃,所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根据统计,每年3-6月份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因抑郁症自杀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抑郁症”三个字也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神经。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从疾病负担看,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
有人主动就医了,但是放弃了治疗
一天,一对父子敲开诊室的大门。儿子颓废的瘫坐在椅子上,满脸愁云惨雾。患者的父亲百般无奈的说:“医生,能不能给我儿子开张假条?他毕业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就开出租车,2个月前刚结婚,想炒股票赚钱,结果赔了20万。昨天开着出租车把别人车撞了,还好,事故不大。今天我们就想来开个假条,他现在这样子不敢开出租车了,还有,开个失眠的诊断您看行吗?”
我询问患者现在的情绪状况,他沉默良久后低声到:“我简直太失败了,小时候就得了病,还为女朋友割腕自杀过……”之后便慢慢低下了头,双眉紧锁,开始慢慢抽泣。患者父亲说道:“他找不到工作,炒股票栽了,媳妇又闹离婚…倒霉事全赶上了,咳……”。
看着病人的状态,还有自杀病史,我警觉的问道:“你撞车是因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还是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病人有些犹豫,极其不情愿的挤出一句:“我故意的,我不想活了……”随后便泣不成声,患者父亲马上接过来说:“他就是累了,没事,休息几天就好了”。
面对命运如此坎坷的患者,我建议他马上开始住院服药治疗,因为他已经有了自杀观念和行为,现在已是重度抑郁症,如果不及时开始治疗,很可能发生意外,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可患者父亲却说:“我们真没带多少钱来,也没带医保卡,这次就开假条,不吃药!”此时,患者也坚定的摇头表示不愿吃药。
我苦口婆心的劝解,患者父亲仍态度坚决。我只嘱托患者父亲,一定24小时监护,防止自杀,有问题及时就医等等。我知道,这个患者一旦走出了这个诊室,多半会出现问题,但我只能满眼无奈和惋惜的目送患者走出诊室。作为医生,看惯了生死离别,但当我知道这个生命可能即将逝去,但却无力挽回时,我感到极度的无奈和沮丧。
不以抑郁症为耻,决心摆脱疾病
几天后,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独自走进诊室,同样的愁苦面容,患者要求我为其开抗抑郁药物,我觉得奇怪,很少有患者主动要求服药,于是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原来患者双亲早逝,儿子在三岁时夭折,妻子伤心欲绝离开了家,只留下患者一人。我初步判断患者目前的抑郁情绪非常严重,随后问出同样的问题:“你曾经有过轻生的想法吗?”“有过”,意料之中的回答,“但我没有做过伤害自己的事情,我还要活着”。
我很是惊讶,但多年的经验告诉自己不能掉以轻心,曾经有多少患者和家属在自己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说不会出危险结果却以自杀告终的比比皆是,于是我为他开了抗抑郁药物,但只有一周的药量。原因一是担心患者没有家属照料,会发生吞药自杀的意外,二是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随时调整药量。
一周后患者在坚持服药,虽然有正常的副反应,但仍然坚持来看病,我为他调整药量但也只开了两周,两周后我又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他,此时他已逐渐开始显露好转的迹象。此后他坚持每月取一次药,一年以后他找到我说要开始新的生活,我们寒暄了一阵后再一次目送患者离开诊室,这一次我感到满足、欣慰。
必须经过医生确诊,才用相应药物治疗
同样的重度抑郁患者,或许有着不同的结局。同样的悲惨遭遇,不同的应对方式,或许结局大相径庭。一个可能永远都不能再次体会生命的艳丽多姿,而另一个可能会再次拥有阳光灿烂的生活。残酷的现实对比,为我们提出严峻的问题:“服药”为何成为我们最为忌讳的话题。几乎每个抑郁症患者多会问:“大夫,我能不能不吃药?”或是:“我自己调节行不行?吃药被人看见怎么办?吃药会变傻吗?会上瘾吗?……”等等,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对疾病缺乏基本认识和病耻感。
对于精神心理疾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国人的认识基本处于“蛮荒”状态,这需要大面积的普及基本医学知识。其实,人们不知道“心理感冒”严重时,也会要命,就像流感可以发展成肺炎,到最后致命一样。有的人会认为只是“心理感冒”而已,不用去医院,其实提出“心理感冒”一词的初衷,一是普及抑郁症的知识,而另一部分原因是引起人们对于抑郁症的重视,并消除病耻感,做到抑郁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论是心理治疗或是药物治疗),才不至加重病情。
首次抑郁症发作后如果不服药大约有1/3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复发,75%-80%的患者会在5年之内复发。一般抑郁发作的持续病程大约为6-13个月,如果进行药物干预则可将病程缩短至3个月左右,而且治疗开始越早病程缩短越明显。
一旦开始服药,如果服药时间不充分则也可能导致疾病复燃,所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抑郁症的复发率较高,一生中复发风险约为90%,但临床实验证明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复发,而且只要足量服用药物6-8周的话,有效率会达到60-70%。
了解疾病加以重视,不再像感冒一般流行
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精神有问题,这不是我们这个“爱面子”的国家独有的现象,全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在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7%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公众场所经历过言语方面的歧视,34%的患者被迫频繁更换工作,50%的患者觉得在医院受到不公待遇等等。人们认为得了精神病是非常“没面子”的事情,不愿意去医院“丢人”,这就能解释为何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来免费提供咨询的医生比患者还多”,“病人用别人的名字来看病”,以及“明明自己有医保却要自费开药”等现象了。
病耻感对于大众而言,人们会认为是由于患者性格脆弱、有性格缺陷才会患病,或是认为患者有暴力倾向,害怕自己会受到伤害而回避与患者接触。对于患者而言,患者会认为患有精神疾病是一件羞耻的事情,需要保密,否则会被邻居、同事排斥、看不起。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很多患者,患病后不敢去就医,会大大延长精神疾病患者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就医的时间(未治疗精神病期),会导致患者尝试自行减药和停药,以致病情反复发作,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尽快提高国民的基本医学常识,普及精神心理学知识,消除病耻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