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疯狂换头术,即使成功也生不如死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28 11:21:01   阅读量:0

  头颅移植的“神技”重现人间,只是这一次要靠谱得多。主刀的医生已经突破技术难关,“献身”病人也已做好准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换头术”一触即发。

  听起来像是科学怪人的电影又出了续集。不过这一次,电影导演换成了一名疯狂的意大利医生,塞尔吉奥·卡纳韦罗(Sergio Canavero)。他坚信,最短只需要两年,他就能将人类的头部整体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上,实现“换头术”。

  而令人惊奇的是,愿意为“换头术”献身的病人也早已就位,一名身体极度萎缩的俄罗斯程序员。通过多次沟通,斯皮里多诺夫终于同意让卡纳韦罗把自己的头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

  已经突破的技术障碍

  不过,卡纳韦罗其实不是第一个萌生“换头”的人。第一例成功的换头手术完成于197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一个由罗伯特·怀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一只猴子的头部移植到了另一只的身体上。不过,他们并没有办法将猴子的头部和身体的脊髓连接起来,所以猴子的大脑无法移动它的新身体。在人工仪器的辅助呼吸帮助下,这只为医学献身的猴子存活了9天,最终死于免疫系统对头部的排斥。

  这只勇敢的为医学献身的猴子,之所以只存活了9天,是因为换头术,这种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技术,目前存在着两大障碍:一个是脊髓神经的融合,而另一个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新头的排斥。

  不过卡纳韦罗声称:“手术的主要障碍,如脊髓融合和身体免疫系统对头部的排斥已被克服,手术最早可于2017年准备就绪。”

  2015年2月,卡纳韦罗在《国际外科神经学》发表的文章中称,“如今的技术将允许医生将一个人的头部移植到另一个新的身体上。”

  他认为,抵抗免疫排斥可以依靠近些年研发的药物控制,而脊髓神经的结合,靠一些新的手术方法。其中的关键在于最开始要干净利落地切断脊髓。之后,受体的头部被移到供体的身体上,而二者的脊髓末端就像两捆意大利细面条一样被融合在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卡纳韦罗打算用一种叫做聚乙二醇的化学物质冲洗融合区域,并在之后的几小时内不断地注射这种化学物质。聚乙二醇能促进细胞膜上的脂类融为一体,就像热水让干意大利面粘在一起一样。

  “换头术”真的疯狂吗?

  不过,他的这一想法并不被看好。

  美国普渡大学麻痹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博根斯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头部移植手术以后,脊髓和大脑的连接会产生有效的感觉或运动功能。”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神经外科教授哈利·戈德史密斯曾完成过使脊髓损伤病人恢复行走的手术。他表示,“这个项目太匪夷所思了,它发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手术中存在太多的并发症,我不相信它真的能成功”。

  就连在意大利本地,卡纳韦罗也并不被看好。意大利神经外科协会主席阿尔贝托·德利达雷指出,换头手术是卡纳韦罗博眼球的“狭隘捷径”,卡纳韦罗多年前就提出这一理论,但是没有任何基础支撑。科学需要试验、展示结果和多次重复验证,而卡纳韦罗的理论完全没有这些,提出这种理论唯一的结果就是吸引别人关注,“让病人、绝望的人排着队敲他的门”。

  不过,在众多质疑声中,一位曾经成功为老鼠“换头”的中国医生的言论,却让人们觉得卡纳韦罗的想法也许并不那么疯狂。

  任晓平是哈尔滨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中心主任,2013年,他在哈医大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脑部移植的老鼠实验,目前其实验室计划进行脑部移植在灵长类动物身上的实验。

  对于卡纳韦罗的想法,他并没有全盘否认,任晓平说,“从技术层面看,应该说脑移植是可以实现的。”

  他认为,人类器官移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一直在进步,但头这样的复合组织的移植始终没有进展,因为免疫系统的排斥性非常强。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才研制了新型的免疫药,才能够成功控制免疫系统排斥反应。在药物的控制下,人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手部移植手术,最终患者存活了十多年。任晓平说,“这代表了复合组织的移植有所突破了。”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看,传统意义上认为中枢神经是没法恢复的。因为人脑与脊髓连接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和人体其他一些神经不同,中枢神经一旦被切断,将不会生长,功能也得不到恢复。

  “但近十年科技发展在逐步推翻这个观念,比如用干细胞、电刺激、特殊的聚乙二醇等,都在慢慢否定中枢神经不可恢复论,但这还需要时间验证。”

  不过,就算卡纳韦罗的想法并不真的像人们想的那么疯狂,但是至少,他还是过于超前了。

  任晓平表示,虽然这项手术在理论技术上可以实现,但因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数据,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脑部移植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小鼠实验,即使是他们所做的小鼠实验,也只进行了短期的观察,并没有长期跟踪的数据支撑。而且直到现在,也并未有猪、猴等更高级的动物实验证实这项手术的可行性。

  生者比死更痛苦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访问过给猴子进行换头的怀特医生的同事希尔佛博士,他对当时的实验依然历历在目:“我还记得那只猴子的头颅在张开眼睛时,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充满痛苦、困惑和焦虑,当团队试着喂食的时候,猴子只能任由食物落到地上,却捡不起来。这是个可怕的实验,我不认为应该再进行。”

  头颅移植所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和排异反应,恐怕即使成功,也让人“生不如死”。而成功之后,更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难题。

  纵观医学发展的历史,器官移植手术即便能够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它们也相应地一直引发着诸多的关于医学伦理方面的激辩。有些激辩甚至会聚焦到器官摘取的时机是否合适。所以对于“换头术”来说,移植这一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势必会引来更激烈的争辩。所以这项并未真正到来的技术,也已经绷紧了很多人的神经。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则评论说,换头如果成功,将引来巨大的伦理争议。假如换头人康复后有了孩子,从生殖角度来说这孩子是谁的呢?

  美国神经外科医学会主席说:“我不希望这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不会允许任何人对我做这样的事,因为有很多事情比死还难受。”因为人们相信,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特别之处,也许并不简单地蕴含在他的大脑中。

  同时,人们还会担心这项技术会引发道德的“滑坡理论”。比如,没有人确定,未来会不会有人因为手术技术的成熟,而只是为了外表的美观而随意交换身体。这对道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也许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伦理层面,人们都还未真的准备好迎接这个新的技术。就像美国神经学和整形外科医生学会主席威廉·马修斯说的,“他认为他已经准备好了,而我想这真的还只是遥远的未来。”■

  TIPS

  卡纳韦罗“换头术”的关键步骤:

  第一例手术的供体来自一名脑死亡的患者。因为身份问题,我们将一个器官衰竭四肢瘫痪的人称为A,一个脑死亡但是身体机能正常的捐献者称为B。

  1.他们将被安排在一个特制的手术台,首先要做的是冷冻A的头部,这样它能够被切下,然后接到B的身体上。卡纳韦罗表示,这一手术的关键是同时切断供体和受体的颈部组织及脊椎,将他们的头部和身体干净利落地切离。

  2.下一步是迅速将患者的头部移植到供体的颈部,使用一种医学“胶水”将脊椎连接到一起。接下来缝上硬脑膜,根据在尸体上演练所确定的方法来稳定脊椎,连接气管和食道,连接迷走神经和横隔膜神经,连接肌肉组织,让整形专家来缝合皮肤。

  3.手术完成后患者还要昏迷长达4个星期以便让创口尽可能愈合。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还会用弱电流刺激颈椎内的神经,强化头部和身体的连接。之后就把病人AB送入加护病房,等病人醒来后,送他/她去见心理医生。

  4.一旦手术成功,患者将在理疗的帮助下在一年内学会行走,并且学着适应自己的新躯体,包括感受面部,甚至用原来的声音说话。与此同时,医生将使用强力的免疫抑制药物,抑制新的身体对头部的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