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新技术让广告更人性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4 11:11:53   阅读量:0
  运用现代技术,让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广告;甚至同一个广告,人们能看到不同方面。这样的广告更具人性,投递也更加精确。
  只有儿童能看懂的神奇海报
  
  近日国外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则标题为“只有孩子才能看懂的广告”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大量转发。
  
  视频描述的是一款神奇的广告海报,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会获得不同信息。这是西班牙的儿童救助基金会发明的公益海报。海报的内容就是反对家庭暴力。如果你是一个成人,你会看到一张受到惊吓的孩子的照片,以及反抗家暴的标语。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看到的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当孩子(或身高不到1.35米的任何人)看到海报时,他们会看到广告里孩子的嘴角在流血、嘴唇红肿,在他旁边有着隐藏信息:“如果你受到伤害,请拨打这个电话,我们将帮助你。”
  
  这样的设计很明显,是让孩子与大人获得不对等的信息。设计者表示,当受虐孩童上街时,施暴者很可能就站在身边,将这些讯息隐藏起来对孩子来说才有意义,这才是人性化的科技。该机构的考虑是,如果大人孩子都能看到海报上的求助电话,施暴者就可能威胁孩子打消寻求外界救助的念头。为了使受到家暴的儿童有勇气拨打求助电话,这样的设计会有更好的效果。
  
  源于光栅板成像
  
  相比普通的广告牌,这种“区别对待”的形式可以让内容分开显示,同时 适应两组人群,做到投放更精准。而其中的技术核心就在于使用了光栅板材料,加上光栅印刷技术,形成光栅板成像,可做到不同角度显示不同内容。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分解复色光、具有空间周期性结构的精密光学元件。它是由许多个排列有序的凸透镜组成,当人们透过板材光栅去看光栅板后面的图像时,由于凸透镜的折射原理和对光的会聚作用,将人们看到的经过一定位移的图像进行了分割,而人双眼存在着视觉差,所以看到的是存在一定视觉差的不同角度的几幅画面。
  
  其实,简而言之这就是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的玩具卡片,正着看是一种花色,侧着看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上述的家暴广告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只不过更加精确和复杂。设计海报的机构“灰色西班牙”表示:“这种海报藏着只有儿童才能看懂、大人看不到的信息。运用光栅技术,我们将两张图像合二为一,计算出只有十岁以下的孩子才能看到的区域;而大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禁止虐童的警告。”
  
  科技让投递更精准
  
  相比传统粗放型的广告板,像上面家暴广告这样更具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广告传播效果会更好,这其中新科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江苏常州的万达广场等地,带有人脸识别的 55 英寸广告展示屏幕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捕捉屏幕面前的人,通过摄像头侦测该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段,从而有针对性的播放广告。据称,这种广告牌的准确度在 90% 左右,可大幅提升广告精准度。在常州,这种屏幕已经部署了数十台,在我国属于比较稀罕的产品。不过在欧洲、日韩等地得到了更普及的应用。
  
  而今年刚刚流行的眼球追踪技术也将迅速被应用到广告之中。一项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研发的眼球追踪装置,已经用于名为The Sideways的研究计划。商家可透过监视录影镜头和特殊软体,捕捉消费者的脸部与眼球活动,如此一来,商场内的电子显示幕便可依顾客双眼注视的商品,变换电子显示幕上的广告内容。更厉害的部分在于,消费者甚至可藉由双眼卷动电子显示幕上的商品型录及内容。
  
  如果把人脸识别、眼球追踪推进的更深层一些,侦测用户情绪可以将精准度往前迈一大步。Affectiva 是一家专门从事广告效果监测的公司,通过设备上的摄像头,实时监测用户对广告的情绪变化,结合 28.1 万份脸部模型数据,了解到用户的喜好,做出更出色的广告内容和展示效果。Affectiva 已经服务了包括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在内的大公司。
  
  情绪监测会针对不同用户播放他所喜欢的、关注的产品广告,而令用户的反感或与用户无关的广告就会禁止,这就使得广告不再“招人烦”。投身感知计算的英特尔也打算推出类似的产品,提升其互动广告的精准度。
  
  目前包括许多大公司以及创业公司都在投身精准广告领域,结合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广告系统无疑会变革整个广告业。相比社交网络、搜索的大数据,这种形式往往见效更快。
  
  过多了解用户涉及隐私争议
  
  广告与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无非是希望想用户之所想,让广告服务更贴心更人性。不过,当愈来愈多科技被用于洞悉人类行为的同时,对个人隐私的关切,也随之提升。
  
  当我们登录淘宝网,看到侧边栏有一堆自己所需要的推荐物品,是否感觉既贴心又不寒而栗。当你上微博时,弹出的推荐广告是你新近查询的成人用品,是否生怕被别人看到。科技在于人类走的越近的同时,也把人类的秘密放在了公共领域。
  
  关于隐私权的问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连生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资料如何被使用,假设眼球追踪系统只是单纯用于优化消费者购物经验,自然不会有太多争议,但若民众是在一无所悉的情况下,被监视录影系统取得大量视觉讯息,便会涉及隐私争议。既要将用户隐私保护的严严密密同时又能让大众享受科技带来的人性化服务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科技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人类多少要有些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