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不是喊口号和建菜市场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20 10:05:07
阅读量:0
近几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受到全国很多地方的亲睐,大家纷纷扯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大旗,但是在一阵“智慧比拼”之后,智慧城市仍然还在图纸上,甚至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资金建设智慧城市。今年8月,国务院也明确提出,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目前智慧城市试点累计数量已达193个。但遗憾的是,有权威专家表示,迄今没有一个城市让智慧城市“名副其实”。不少城市把饼画得很大,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老百姓最渴望通过信息系统得到解决或者改善的看病难、办事难、交通拥堵等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另一个层面,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道路规划等重要基础设置尚未完善,其决策者就已经被智慧城市的概念炒作冲昏了头脑,开始瞄准各种高新概念进行冲刺。笔者并不反对这些城市管理者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智慧城市也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其必须是在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之上的智能化升级,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是严重匮乏,对老百姓的影响肯定要比是否建成智慧城市严重得多。
我们不排斥一些城市在医疗、邮政、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因为这些本身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有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一哄而上,已经和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本末倒置。如果说一个城市连最基础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那么智慧城市的意义何在?
有关专家表示,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联、计算和融合应用,从而满足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各种行为活动的需求,从而构建出的全新的信息化城市形态。信息技术只是智慧城市的载体和手段,其背后仍然是人的智慧和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体现在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其目的是把城市的各种资源有序地集约起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准、运营效率。例如智慧交通,当城市面临交通污染、交通瘫痪时,可通过交通信号的合理调度、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最大程度改善交通拥堵或者空气污染状况;再如智慧医疗,当某个医院治不了某个病情,就可以通过联网,让其它医院帮忙治疗或者共同会诊,从而最高效地解决一些治疗难题。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设既是创造性的,也是务实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智慧城市的内容几乎全是某城市宣布建设方案、某城市建设新区等,很多城管管理者将其像建设菜市场一样来考虑,认为只要搭个框架就成功了,对于实质上能做些什么,会有哪些实在的效果,似乎关心得不够。尽管一些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的具体做法,但在口号之后就不了了之,再无下文。
而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当前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智慧城市给生活带来的福利,所面对的依旧是交通拥挤、看病挂号长时间排队、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办事效率低甚至是反复折腾。比如像计生证等证件仍然要几乎跑断腿才能够办成,而这些事项原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办理。这说明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真正立足于解决城市问题,也没有去分析和理顺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瓶颈。
在笔者看来,建设智慧城市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对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进行演练,它还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城市生活、管理难题,响应市民的需求。那么,城市管理者就应该立足现状,为智慧城市制定务实的、可操作的方案和目标,不能光想着智慧城市如何锦上添花,更应该想一想智慧如何“落地生根”,融入百姓的生活。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资金建设智慧城市。今年8月,国务院也明确提出,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目前智慧城市试点累计数量已达193个。但遗憾的是,有权威专家表示,迄今没有一个城市让智慧城市“名副其实”。不少城市把饼画得很大,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老百姓最渴望通过信息系统得到解决或者改善的看病难、办事难、交通拥堵等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另一个层面,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道路规划等重要基础设置尚未完善,其决策者就已经被智慧城市的概念炒作冲昏了头脑,开始瞄准各种高新概念进行冲刺。笔者并不反对这些城市管理者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智慧城市也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其必须是在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之上的智能化升级,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是严重匮乏,对老百姓的影响肯定要比是否建成智慧城市严重得多。
我们不排斥一些城市在医疗、邮政、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因为这些本身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有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一哄而上,已经和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本末倒置。如果说一个城市连最基础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那么智慧城市的意义何在?
有关专家表示,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联、计算和融合应用,从而满足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各种行为活动的需求,从而构建出的全新的信息化城市形态。信息技术只是智慧城市的载体和手段,其背后仍然是人的智慧和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体现在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其目的是把城市的各种资源有序地集约起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准、运营效率。例如智慧交通,当城市面临交通污染、交通瘫痪时,可通过交通信号的合理调度、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最大程度改善交通拥堵或者空气污染状况;再如智慧医疗,当某个医院治不了某个病情,就可以通过联网,让其它医院帮忙治疗或者共同会诊,从而最高效地解决一些治疗难题。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设既是创造性的,也是务实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智慧城市的内容几乎全是某城市宣布建设方案、某城市建设新区等,很多城管管理者将其像建设菜市场一样来考虑,认为只要搭个框架就成功了,对于实质上能做些什么,会有哪些实在的效果,似乎关心得不够。尽管一些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的具体做法,但在口号之后就不了了之,再无下文。
而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当前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智慧城市给生活带来的福利,所面对的依旧是交通拥挤、看病挂号长时间排队、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办事效率低甚至是反复折腾。比如像计生证等证件仍然要几乎跑断腿才能够办成,而这些事项原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办理。这说明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真正立足于解决城市问题,也没有去分析和理顺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瓶颈。
在笔者看来,建设智慧城市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对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进行演练,它还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城市生活、管理难题,响应市民的需求。那么,城市管理者就应该立足现状,为智慧城市制定务实的、可操作的方案和目标,不能光想着智慧城市如何锦上添花,更应该想一想智慧如何“落地生根”,融入百姓的生活。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