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大会大事记
1977年5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方毅、李昌、武衡等同志汇报中科院工作,会议决定,在1977年冬季或1978年1、2月份召开一次全国科学大会,由中科院和国防科委负责筹备。
1977年6月2日
方毅同志召集中科院等单位负责人,讨论成立了由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国科学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筹备工作,并决定立即起草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
1977年6月6日
中共中央批准了由方毅任组长,包括李昌、武衡、张爱萍、李耀文、方强(后改为邹家华)、姚依林、刘西尧等16个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1977年8月
中共十一大在京举行。十一大报告正式宣布“中央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1977年9月5日~15日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了预备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邓小平在科教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讨论了代中央草拟的《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研究了大会代表名额分配、典型材料、评选办法、规划工作、成果展览等各项筹备工作。
1977年9月18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确定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基本任务。
1977年9月23日
《通知》正式发表。《通知》指出:“中央决定,1978年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全国科学大会的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执行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1977年12月12日~1978年1月16日
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和军委的有关方面负责人1000余人在京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
1978年
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发表,2月17日《人民日报》加以转载,迅速在科学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陈景润勇攀数学高峰,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科学英雄。
1978年3月5日
中共中央通知全国科学大会定于3月18日在北京召开。3月8日,成立了以方毅为组长、共56人的大会领导小组,负责大会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大会秘书处,负责日常会务,蒋南翔任秘书长。在他们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全国科学大会如期召开。
3月15日~16日
各代表团到达北京。出席大会的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部委、国防科工方面的5586名代表,其中科技人员3478人,占代表总数的62.3%。
1978年3月18日
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摘掉了长期加在知识分子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帽子,为我国科技发展扫清了障碍。
1978年3月31日
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式和授奖仪式,纪登奎副总理主持大会并致闭幕词。大会闭幕前,由播音员宣读了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他在讲话中欢呼:“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一讲话画龙点睛,凸显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性意义,为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