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幻片的基石是科技创新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17 11:31:20   阅读量:0


  《变形金刚4》成为美国好莱坞的新一代“吸金利器”,票房远远超过曾令中国各大城市几乎万人空巷的《阿凡达》。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变形金刚4》也是一部令人振奋的电影。从它的成功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诸多电影业的真理。除了激烈的打斗场面,影片宏大的世界观和博采众长式的编剧思路也引人深思。

  电影需要有想象力自不必说。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就是因为它能够带给观众一种“奇观”。在《变形金刚4》里,擎天柱骑上了恐龙形态的变形金刚;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历史迷案,也和变形金刚有所关联。这样“混搭”而且能达到出彩的效果,即使放眼全世界也并不多见。如果用中国导演陈凯歌在《无极》里拍摄的牛群狂奔,与《变形金刚4》里恐龙谷毁灭的场景进行比较,那么两者谁更接近于“奇观”,显然是高下立判。

  在想象力之外,《变形金刚4》也在提醒中国,优秀科幻片的出现,有赖于电影科技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又会让整个电影工业深受其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著名科幻作家与科幻研究者吴岩表示,多年以来,科幻电影经常成为电影技术的创新龙头,很多最新锐的电影技术,都是首先在科幻电影中使用。从默片时代直到拍摄《阿凡达》和《变形金刚4》的21世纪,这样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

  甚至可以说,为了营造科幻电影特殊的艺术效果,一代代电影人锐意创新,从那些为科幻电影创造的特殊拍摄技术出发,开启了一个个电影史上的新时代。

  前几年上映的电影《雨果》,真实地表现了1902年乔治?梅里爱拍摄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的过程。这部电影的长度仅有一刻钟,却整合了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登月第一人》这两部科幻名作。无论是影片中“月球大炮”发射的过程,还是炮弹扎入月亮“眼睛”这样的“神来之笔”,都是当时先进得难以想象的创意。而梅丽爱为这部影片和其他一些科幻、奇幻影片开发的多种特殊拍摄技巧,有一些甚至沿用至今,电影业由此从技术升格为艺术。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当时刚刚出现的穹幕影院,看作是普通影院的后继者。虽然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的错误,但为展示穹幕影院技术而拍摄的《2001太空漫游》,却成为科幻片乃至整个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当年,这部由著名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和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合作的影片,既让走进穹幕影院的观众沉浸其中,又传递出浓厚的哲学深意。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起轰动的《星球大战》三部曲,则不仅开启了科幻大片赢利的时代,也促成了特效技术的革命性的进步:由当时性能还不算很好的计算机控制的Dykstraflex摄影装置,使电影人第一次有可能重复摄影机的运动轨迹,令电影特效的制作更为容易。于是,30多年前的观众们,才有可能看到无比宏大的宇宙战争场面。

  《变形金刚4》则是电影特效历史的一座全新的里程碑。IMAX 3D数字摄影机、数字原底翻版技术(DMR)等建立在计算机技术进步之上的电影新科技,共同铸就了这一部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让观众看到多少奇观。让想象力与对先进电影科技的理解结合起来,是历史交给中国电影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