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关于癌症的10个误之六迷非理性患癌恐慌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03 11:30:02   阅读量:0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到20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预计会达到1200万。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12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有270万。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和癌症防治相关的帖子或文章,但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因此,为了抗癌防癌,了解与癌症有关的误区或许可以让我们防患于未然。

  误区:非理性患癌恐慌

  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会染上经常性患癌恐慌症的毛病,只要一有谣言流行,这些人就不问青红皂白,开始恐慌起来。

  台湾“卫生署”曾发布消息,称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约3吨“阳澄湖大闸蟹”验出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引起了食蟹族的恐慌。

  其实,中国内地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反复检测后,没有发现这种致癌物的存在,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内地出口的大闸蟹没有发生质量卫生问题。

  据了解,“硝基呋喃”药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杀菌,能使螃蟹等水产更加干净和漂亮,广泛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曾作为治疗药物和饲料中药物添加剂。

  硝基呋喃类原型药在生物体内代谢迅速,无法检测。但其代谢产物因和蛋白质结合而相当稳定,故利用代谢物的检测可反映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残留状况。研究的确发现,硝基呋喃类药物当中的“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AOZ等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出于安全性考虑,欧盟已于1995年禁止在食用动物中使用硝基呋喃类抗生素,规定了畜禽产品中硝基呋喃类最高残余限量,我国也早已禁止在畜水产品的养殖中使用这种药物。

  但在一些池塘或环境较差的地方,并不排除个别养殖户怀着侥幸心理使用亚硝酸类抗生素,以防大闸蟹在养殖和运输过程中“生病”。另外,也不排除局部地区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受到此类药物的污染。尽管如此,专家表示,大闸蟹让人致癌的可能仍然微乎其微。因为大闸蟹等水产品不会自己产生硝基呋喃类物质,即便是从外界带来少量的硝基呋喃污染,产生代谢物,偶尔吃大闸蟹并不会让人致癌。

  这些年,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经常会出现因食品污染所导致的致癌风险的恐慌,一些致癌风险较好的食物更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专家表示,食物性致癌,主要的含毒物质量的积累或者是癌症诱发食物长期食用导致基因的突变所致,只是偶尔误食或者改改口味不必担忧会得上癌症。

  健康提醒:

  加强对癌症有关知识的认识,了解有关癌症发生的机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就会在面对谣言时能够坦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