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我为家乡测河流”大学生版中国河流水质调查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2-14 14:49:46   阅读量:0

  你家乡的河流还好吗?

  50名大学生志愿者,从28条河流取回79个水样,

  交给专业机构检测,形成调查报告。

  他们核验家乡河流水质现状的同时,也亲历环保公众参与之难。
 

  2014年底,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该公报指出,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实际上,我国局部地表水有所改善,但有些流域仍处于继续恶化的状态。在此背景下,为了核验中国各地河流水质和环境现状,“我为家乡测河流” 环保行动启动。

  历经半年的努力,12月6日,“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大学生版的中国部分河流水污染地图。报告认为,从河流水质数据来看,所调查河流总体水质较差,其中劣V类水体占全部水样的46%,82%的水体未达到当地等级规划。 

  大学生志愿者为家乡“测河流”

  2015年1月1日起,新《环保法》施行,其中新增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这是第一次专门把“公众参与”作为一章写入《环保法》,从法律宣示的角度强调公众参与。

  2015年初,北京科技报社多名记者分赴宁夏中卫等8个地方,取水样送至检测机构检测,印证了我国部分水域的污染程度。

  5月份,“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启动。在征求了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的意见后,拟定活动方案为:征集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在校生为志愿者(少数外地大学生),利用暑期回乡时机,一是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本地河流环境变迁情况,二是按照规范取回水样,交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以直观的水样检测数据验证中国水环境现状。

  活动启动后,共有两千余名大学生在线提交了报名资料,主办方按照全国水系地图遴选出100位志愿者,请彭应登、宋国君对志愿者进行了河流取样和问卷调查的基础知识培训,并咨询了相关专业检测机构,确定了检测方案。

  取样方案是每条河流要求取3个样品,取样时间有间隔; 取样位置、取样方式遵照行业规范; 样品须在48小时内快递到检测机构,特殊情况不超过72小时;志愿者须对取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保存并提交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取样点覆盖了我国绝大部分流域

  虽然在科研上,对一条河流水质的监测要取很多样品,持续几个月,但本次活动更多是让志愿者亲身体验参与环保的过程,关注公众参与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保证实践操作具备可行性前提下,严格依照规范取样。

  由于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至10月底,活动最终回收28个取样点的有效水样共计79个,以及关于取样过程中的诸多文字、图片资料。这些取样点覆盖了我国绝大部分流域,包括长江、黄河、辽河、嫩江、浏阳河、钱塘江等大家都很熟悉的河流。

  取回的全部水样交由检测机构及时检测。检测项目主要为pH值、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溶解氧、挥发酚、石油类、六价铬、砷、铅、汞等,部分河流加检苯胺类、硝基类。

  北京科技报社根据专家意见对79份水样检测报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参考志愿者实践报告、对住地居民的问卷调查所提供的信息,形成报告。

  取样河流近半数为劣Ⅴ类水体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指出,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通俗来说,可以把河水的用途从好到坏分为五等:最好的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相当于Ⅰ类水及Ⅱ类水,可以游泳、可以水产养殖的水体相当于Ⅲ类水、可灌溉土地的相当于Ⅳ类或Ⅴ类水;污染程度已超过Ⅴ类的水,称为劣V类水质水体,这种水体基本丧失了任何使用功能和环境功能,通常在夏季表现为黑臭水体。如果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绝对不能作为灌溉使用。

  在本次活动的取样点中,有13个取样点水样达不到V类标准,占全部水样的46%,将近一半。
 

  城区黑臭水整治工作艰巨

  所取的水样有将近一半来自城区,在这些水样中,劣V类水体占了38%,而劣V类水在夏季通常表现为黑臭水。

  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其工作目标是“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八成河流未达到当地规划等级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也就是说,只要有一项指标超标,水体即为不达标。

  在28个取样点中,仅有5个达到当地规划等级,分别是东淠河、龙江、衢江、清江河、长江东至段。其中北方没有河流达到当地等级标准,均为Ⅳ类以下水体;Ⅲ类及以上河流均分布在南方,所以取样点中位于南方的水体略优于北方水体。

  比较乡村与城区取样点可以发现,城区水体达标的仅为衢江,达到Ⅱ类水体标准;乡村达标的有4个,分别是东淠河、龙江、清江河、长江东至段。城区Ⅲ类以上水体也仅有衢江一个,占8%;乡村Ⅲ类以上水体占30%。所以乡村水体水质略优于城区。原因是城区取样点多位于工业园区或人群聚居地,而乡村人口较城区少,河流污染物总量少于城区,水体自净能力较好。

  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

  检测结果显示,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

  生活污水、牲畜污水及食品、造纸、制革、印染、化工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有机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里,它们将被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而降解。在其降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因此被称为耗氧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可以用溶解氧、生物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等各项指标来表征。

  水中如果含有较多的氨氮和总磷这些营养素,它们会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源,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会使水道阻塞,鱼类生存空间缩小,水体出现颜色,透明度降低,浮游生物的分泌物会引起水臭、水味。更重要的是富营养化还可能破坏水体原有生态平衡。

  部分取样点实际检测结果与官方公报不符

  在营口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8月份大辽河(营口段)水质状况良好》中,8月份,大辽河(营口段)水质为Ⅳ类水质,但位于取样点下游的断面取水当天的水质是劣V类。

  杭州市环保局在今年发布的《2014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中称:“钱塘江水质状况为优,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85%。干、支流市控以上断面有95%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然而,萧山临江工业园2015年8月19日这天的水质严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限制。

  个别河流状态好转

  当然,也并非所有河流状况都是糟糕的。取样点中达到Ⅱ类标准有四个,分别是东淠河、龙江河、衢江、长江东至段。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江,2012年1月,由于两个工厂在广西宜州市内龙江河河段违法排污,发生过镉浓度超标事件,志愿者家乡的小水渠也一度臭气冲天。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珠江水系的龙江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但志愿者8月29日取回的水样水质可以达到Ⅱ类限值,优于规划等级。

  居民获知水环境信息和反映渠道受阻

  取水样进行检测的同时,志愿者还使用问卷调查了当地居民对河流情况的认识和态度。调查区域包括全国范围的几大流域,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问卷来自全国十三个省份、十六个城市。涉及几大水系的干流及一级到四级支流。调查时间为2015年8月-2015年9月,采用调查员与受访者面对面的形式,回收问卷179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

  调查显示,居民为河流各类信息的知晓者不到40%,而对水质信息的知晓者仅为11%。对反映渠道问题的回答者比例不到15%,反映渠道非常分散。居民最关心的信息是对健康的影响和政府企业采取的治污措施,电视、互联网、微博、短信是主要的信息渠道。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或污染源排放异常,70%以上的居民愿意向有关部门反映。然而也有近30%的居民不一定或不愿意向有关部门反映,反映没用和不知道什么途径是主要原因,说明信息反映渠道受阻、问题受理、解决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调查各河流居民对五年前用途和现今用途的意见,可以发现,小潢河、龙潭河支流、钱塘江水质恶化严重,清江河、固东河、龙江河、清泥河、运粮河、淠河、浏阳河水质恶化;京杭大运河、辽河水质变化不大;嫩江、南门河、北大河水质有所好转,渭河、乌溪江水质有好转。在16条河流中,水质恶化的占60%。

  根据受访者对调查河水用途的意见,得出估计的水质与水样水质对比。总体上看,取样水质情况比问卷调查估计水质情况更为严峻。比如取自钱塘江的水样总磷值最高为2.56 mg/L,超过国标Ⅴ类水体限值5倍多。志愿者在现场十米外就可以闻到河水刺鼻的恶臭味,河流水面比较混浊,没有看到鱼虾等生物。还有河南许昌市清泥河水样检出氨氮值为8.54mg/L,超过国标Ⅴ类水体限值3倍多,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以及在固东河、小潢河、渭河、南门河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但这些地方的部分受访者认为这些河流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在辽河、嫩江,河水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水质可用于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这都说明存在水质用途被高估的现象。

  河流生态状况仍在恶化

  河岸带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发挥着截蓄污水、加强与河岸物质循环的功能。根据调查情况,10%左右的居民认为水生植物、河边树木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没有,30%左右的居民认为水生植物、河边树木有所减少,35%左右居民认为水生植物、河边树木数量基本没有变化,30%的居民认为水生植物、河边树木有所增多或明显增多。

  水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是水质变化的有效指标,根据对15位渔民的调查,水生动物数量有所减少或明显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水质变化,总体来看,河岸植被生态系统、河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水质用途被高估

  根据受访者对调查河水用途的意见,得出估计的水质与水样水质对比。总体上看,取样水质情况比问卷调查估计水质情况更为严峻。比如取自钱塘江的水样总磷值最高为2.56 mg/L,超过国标Ⅴ类水体限值5倍多。志愿者在现场十米外就可以闻到河水刺鼻的恶臭味,河流水面比较混浊,没有看到鱼虾等生物。还有河南许昌市清泥河水样检出氨氮值为8.54mg/L,超过国标Ⅴ类水体限值3倍多,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固东河、小潢河、渭河、南门河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但这些地方的部分受访者认为这些河流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辽河、嫩江,河水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水质可用于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这都说明存在水质用途被高估的现象。

  水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

  多数受访者认为水污染对生活有影响或影响非常大,影响的方面主要是臭气难忍、不能在河流中游泳、蚊蝇增多,部分受访者表示水污染影响心情;多数受访者表示水污染对健康产生了影响或影响非常大,但由于获知的信息较少,意见较为分散。受访者认为,影响主要是皮肤病,其次是胃肠疾病、癌症。

  绝大多数受访农民表示污染对农业生产有影响或影响非常大,导致了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15位受访渔民中回答该问题者均表示污染对渔业产生影响或影响非常大,80%表示使天然捕捞难度提高或提高很多。回答该问题的渔民均表示水体污染使鱼类减少、甚至影响了养殖鱼类,而且对鱼本身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中国政法大学

  童扬虹:河流信息不公开的困扰

  我的家乡是浙江绍兴,这里的每个孩子都会唱老酒谣,老酒又称黄酒,是绍兴特产之一。老酒主要原料之一是糯米,而另一原料也十分重要,那就是鉴湖水。只有水乡高品质的糯米和水才能酿造出真正口感醇正的黄酒。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绍兴前些年的经济大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水乡的水被严重污染了。

  参加“我为家乡测河流”活动,我准备把小时候经常游泳的那条河作为取样对象。根据活动要求,取水样之前需要向环保部门确认所测河流是否备案并具有功能等级规划。我通过网络查询柯桥区环保局在钱清镇下设钱清环保所,按照公开号码尝试联系相关负责人,但是一直无人接听。随后,我亲自到环保所当面咨询。环保所办公室的人接待了我,我表示想在辖区内找一条2级以下水质的河流。相关负责人回复我:“我们只执法,不提供这类信息,找环保局去。”

  我网络搜索了区环保局的多个办公室的联系电话,结果大半打不通。之后,我打通了监测站的电话,了解我的需求后,对方告诉我保管资料的那个人去开会了,让我第二天再打。这通电话让我瞬间十分振奋,付出的努力总算有了回应。

  第二天我再次拨通监测站的电话,一位女性工作人员问我需要哪条河流的哪些资料。我回答说,不限制具体哪条河流,河水质在2级以下。对方不知道什么2级以下,他们只分两种水,一种叫污水,一种叫地表水。我进一步咨询哪些河流是二类三类或四类水,对方说她不清楚。接下来,我咨询西小江监测的各类具体指标,对方答复这些数据不公开,水系分布情况需要找水利局了解。于是我又联系了水利局咨询相关问题,但是水利局的工作人员把皮球又踢给监测站,我又回到了原点。

  现实面前,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尝试各种方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浙江水文信息网查询到需要的数据。来看看是怎么查找这个资料的吧:进入浙江水文官网,点击上方“水文服务”,通过左侧导航栏“水文应用——水资源质量”,点击右侧“水质地图”,进入“水资源质量综合服务系统”。但是,普通Windows系统是打不开的,必须安装最新版的Java才能查看,看起来半个小时就能查找所需资料,但是我摸索这条道路用了一整天和一个早上!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文科学生,我对自身信息收集能力比较自信。实践操作中,取样前期的准备工作花费的时间比正式取样、调查的时间多得多,如果某些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作风能转变的话,应该不会是这样。“五水共治”有一项内涵就是将责任具体落实,扭转多龙治水现状。虽然我被“多龙”“治”了一回,但我仍然相信我的家乡在不久的将来,既会有“金山银山”,也会有“绿水青山”!


北京理工大学

  曾铃汉:乐平河污染卷土重来

  我要去采样的河流是位于江西乐平市境界的乐安河流域。在采样前,我已经和当地志愿者沟通过,并大致了解了乐安河的污染情况。

  实际上,在取样点中,有很多河流污染问题已经被媒体曝光过,如江西省万年县梓埠镇周湾村境内的乐平河在2013年被曝光出长期出现死鱼现象,国庆节期间死鱼现象更是达到了高峰,河两岸数百米范围到处漂浮着各种死鱼,周边村民及河中打鱼的渔民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河岸边几家制药厂和化工厂往河里排放有毒废水造成的。而在德兴市下家畈村,更早的2012年,由于沿岸的化工厂、铜矿等生产企业的排污,外乡人都不敢食用当地种出的菜。

  取样点位于万年县梓埠镇周湾村和德兴市下家畈村中间的流域,相隔不过数十里。近十年来,乐安河受到乐平市当地塔山工业园区内化工厂的严重污染,取样点所处河流同样未能幸免。

  据调查,虽然几年前当地政府在乐安河遭到媒体曝光后对涉事工厂监督管理得很严格,但是几个月之后,当地政府又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各工厂白天排放的污水较为合格,但一到夜晚便肆无忌惮地随意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当天傍晚我取完水样回市区的路上经过工业园区的排污口,其排出的污水非常浑浊且气味异常刺鼻,几乎让人窒息。

  由于无力对抗政府和企业的“结盟”,很多当地居民开始尽全力搬离原居,远离被污染的乐安河。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能力搬离的居民只能住在原居。自从乐安河被污染之后,当地居民便无法再在炎热的夏天下水游泳玩耍,更别说灌溉饮用。据当地居民称,如果用乐安河的水进行灌溉,作物将会无法食用。而且当地居民只能购买饮用水饮用或使用自来水,许多居民自家水井的地下水颜色和气味也很异常,完全无法使用。

  除了水的问题,空气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其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也被污染。在做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每一位受访者以及旁观者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乐安河被污染之后,所有聚居在乐安河流域附近的村庄的癌症患病率极大上升。

  在调查走访过程当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些受污染迫害之深的居民们对现实的激烈愤慨与深深的无奈。他们无力改变这个现实,从当初的奋力抗争到如今讳莫如深,在做调查问卷的过程当中甚至不敢被我拍照。


北京林业大学

  袁郁斐:龙江河的成功经验

  报名参加“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再一次关注我的母亲河——广西龙江河,一起来探究龙江的变迁与发展。

  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综合调研成果,得知影响农村水环境主要有五个方面因素。一是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很多农民没有生活垃圾和废水集中处理的意识,乱丢乱扔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农业种植污染,这其中化肥和农药是主要的污染源;三是中小型乡镇企业非法排放;四是集约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近些年农村畜禽养殖业规模逐渐扩大,由此带来了每年数千万吨的畜禽类粪便废弃物和畜禽宰杀废水,而其中大部分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五是农村水处理设施短缺。除了部分靠近城市、经济发达的农村,其他几乎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大多是利用自然沟渠搭设简易的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自然水体。

  我们初步了解了影响广西河流水质的因素,那么面对水污染的重重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在环境治理中政府在管理体制、科技、强制力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并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每年制定的法律法规都将直接影响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以政府为主导,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行力,加大惩罚力度和大力治理污染源为基础,通过媒体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近三年来,我对我的家乡水污染治理活动深有体会。以前家乡的小水渠,人们的生活垃圾、蚕的粪便都往里面倒,造成水渠臭气冲天,没有人愿意从那条水渠前面路过。自从开展了“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后,有专门的人员进村整治臭水沟,把里面的垃圾都清理出来,用水泥填好水渠旁边的道路,并立牌禁止倒垃圾。最后,大家都养成了保护村里水渠的好习惯。

  在采水样的当天,广西突下大暴雨,水位大概上升了几十厘米。但是在这样的暴雨的冲刷下,河水仍然保持着淡绿色,河面无油膜。对比三年前广西连下大暴雨河水呈黄色,水面浑浊不清的现象,说明环境得到治理,水中泥沙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减少了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生态环境初步改善。

  我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和教育,加强乡镇政府和农民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把环境保护的概念带进学校、带进农村、带进城市。其次是统筹乡镇企业规划。将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便于污水的集中处理。三是规划出专门的夜市场地,对不按照规定经营夜市的商家应该依法查处,要做到一视同仁,坚决清理流动夜宵。四是加强农村养殖污染物处理。合理布局,使畜禽养殖场地远离居民区和居民水源地。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牲畜粪尿及冲洗废水妥善处理达标后才允许外排。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循环利用,朝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五是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文/彭应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志愿者调查推动政府转变

  “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通过随机采取河流水样进行检测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河流变迁情况两种形式,实现了对被调查河流的水质优劣的自然评价与社会评价。调查成果能更真实地反映被调查河流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其生态功能的利用状况,符合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最新要求。该环保行动既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又为随机抽查核验中国地表水质量现状提供一种有益的公众参与方式。以前的环境社会实践对于参与者而言都是很空洞的,但是因为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取样过程经历各种困难并解决,学生们对参与环保调查的过程会有很深的体会。

  因为学生实践活动也是公众参与,而政府要给公众参与提供机会和基础的话,必须信息公开。但是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的还不够,公众参与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信息不畅通的情况。将来随着法规、政府的进步,国家信息公开的意识应该提高并慢慢改善。

  就像北京启动红色预警,前一天公众和媒体有一些意见,这次在环保部领导的鞭策下,开始提前24小时了,这就是转变。所以“我为家乡测河流”最大的收获在于,除了志愿者自己增加了环保的体验和认识,更重要的意义是你们会推动政府改变,推动社会进步。


文/宋国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没有公众参与,环境好不了

  关注河流污染,不光是环保部,还应是管理部门、环保局、企业、有钱人、大学生,所有人的公共意识。学生通过规范的问卷了解家乡的河流状况,既是培养人才的好方式,也是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河流保护做出贡献的具体形式。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担忧,虽然不足以跟地方政府的监测结果比对,但说明现状之差,还是提醒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建议继续对全国的河流做问卷调查,在问卷的基础上,如果发现有些河流和环保部门公布的情况相差很大,再进行采样检测。问卷毕竟是根据感受而来,每个人的感受存在主观成分。也就是说,同样一条河,不同人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比如如果受访者年龄大小不同,年龄大的回忆的可能更多是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河流,他就会认为现在跟以前差很多。如果是年轻人,好像小时候河流就这么脏,现在比以前还好了。所以问卷调查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即使带有主观性,像这种标准的问卷研究,也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环境保护,环保部门的环保意识、责任心可能不如一般老百姓。这个说法我认为并不武断。哪条河是什么水质,我们监测的结果是什么样,环保部门为什么不把信息告诉公众?大家都来反馈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也许我们环保部门也会转变意识。

  新《环境保护法》确实有专门的一章提出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而美国所有的法规,都在翻过来倒过去说公众参与,仅靠环保部门能管好环境吗?应该是管不好的。一定是有公众参与,环保部门应该做政府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公众参与也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我为家乡测河流”这一活动能继续下去,能够迅速转变人们不努力改善河流水质的观念,同时促进中国加快实施按照流域管理河流的管理体制机制。


  媒体观点:你家乡的河流还好吗?

  12月6日,一场环保行动报告会发布了一幅“大学生版”中国部分河流水污染地图。50名90后大学生参与了北京科技报主办的“我为家乡测河流”活动。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采样、检测、问卷调查,考察各自家乡的河水水质状况,并形成完整的报告。所调查的河流,总体水质较差,河流的总体生态状况仍在恶化。

  这个结论并没让我感到很意外。也许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家门口有条河,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却散发着不好闻的气味。我的童年记忆里就有这么一条河,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去看看那条河,它似乎并没有改善多少,这让我心底的忧伤都快流成了河。

  但是老实说,看到调查报告的数据后,我还是很吃惊。在送检的水样中,有82%的水体都未达到当地等级规划。钱塘江总磷指标,竟然超过了国标V类水体限制5倍,志愿者在现场十米外,就能闻到河水的恶臭味。马鞍山的慈湖上游,化学需氧量超标了6倍,采到的河水样本是铁锈黄色的,人的皮肤接触后,会感到灼烧感和瘙痒感。河南许昌颍河支流清泥河,氨氮超标3倍。

  抽象的“污染”二字变成了具体的科学数据,也许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污染是如何折磨得我们的家乡遍体鳞伤。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今年一整年,“约谈”两个字频频出现在环境相关的新闻里。有媒体统计过,今年以来,已经有20个城市因为环境问题被环保部约谈过。市长们亲自到场,被环保部当面指出问题,还要表态整改,这画面,真替那些地方主政者们捏把汗。

  污染治理早就成了政治问题,“生态文明”的内容更是被明明确确写进了五中全会公报。环境问题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再敷衍了事肯定是行不通了。大背景如是,市长们能不狠抓污染治理么?还会贪恋那些高污染的利税大户么?能不严肃考虑如何抛弃畸形的政绩观么?

  自上而下的治理,一定是未来最核心的环境治理方式。但和其他政治议题相比,环境治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可说是无处不在,呼吸的空气,喝的水,息息相关。公众有权知悉污染状况,参与监督与治理。要说根治污染、重现“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可能除了转变发展模式之外,也没有其他的答案了,这条路注定艰辛,阻力重重。若没有全社会的监督与参与,鞭策和催化,这本就带着痛感的转变恐怕将更加迟缓。

  “长了牙”的新《环保法》里,就新增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内容。今年4月份,环保部官网对“水污染防治计划”的解读说,“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这些话说得很重,既然立下这样的决心,那自然要准备好接受公众如炬的目光。

  在我看来,“我为家乡测河流”这样的环保行动,就是一种监督和参与。尽管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治污方案,学生们的调查报告对身边河流污染状况的揭示与分析,本身就是对当地政府部门的提醒和敦促,也警示人们关注身边的污染。

  整个活动传递了许多环境常识,其实也是一次科普。要知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很有些知识含量,那些公开的数据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可能就像火星上的文字一样陌生而迷离。犀利的目光必不可少,高质量的、能够切中要害的注视,必然更有力道。类似“我为家乡测河流”这样的环保行动和科学普及,既是参与环保的渠道,也是知识的传播,它们能够拓展公众监督和参与环境治理的深度和广度。

  这份报告的调查只涵盖了部分的河流,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志愿者们并没有完成采样,主办方也承认,由于条件所限,一些数据和结论可能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但这样的深度环保行动,能够让每个年轻人都关注身边的环境,让关注成为共同治理的合力。只有监督的眼光无处不在,朴素的个体行动成为生态文明的一部分,环境治理才能真正积蓄起力量。

  昨天一整天,我都没敢让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停工。一想到它以弱小之躯对抗着糟糕的空气,居然有一阵悲壮感袭向心头。被净化器扫过的屋子,真像一座孤岛。

  就连这孤岛,都只是幻想。污染可不认地界,谁都难以置身其外。我想起了远在南方的家乡,那个被长江滋养的小城,自古以来就和“春江花月夜”“竹西佳处”这样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然而这几年,它也常常被浓厚的雾霾笼罩。回不去的故乡,早已变了模样。

  呼吸着阴霾笼罩的空气,喝着让人放心不下的水,除了“赋诗”哀叹,苦笑着编段子,将信将疑地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净化器、净水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这可不是个鸡汤味道的疑问句。所有人都明白,谁都无法偏安于孤岛,所有的行动,都可能改变命运。 ■ (摘自:微信公共号“团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