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兰峰:标本堆里长大的80后教授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5-16 17:22:54   阅读量:0

文/记者 白竟楠 编辑 陈永杰

我现在很满足!

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或许未来还能走得更远。

兰峰说自己幸运,并不是因为一切成果都是“天意使然”,而是自己在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有恰到好处的机会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兰峰是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教授,致力于研究心脏干细胞再生医学,今年,他获得了茅以升青年科技奖。

“能被评上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2015年,兰峰接到医院通知申领茅以升青年科技奖,作为一名“80后”,他认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一直很“专一”,才能有学术成绩去竞争这份奖项。“我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一直从事心脏再生工作,从读研究生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这个领域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小方向,这样逐渐积累和推进,自己的研究内容也就越来越有针对性,我一直在给自己的研究领域加定语,这是一个逐渐专一和细化的过程。能被评上这个奖是很开心的!”

兰峰选择干细胞研究看重的是基础研究对临床医学的推动作用。“那时候的想法十分单纯,看病人只能解决一两个人的问题,但是研究成果可以被所有的医生应用,就可以惠及更多的人。我想做一番事情。”

因为科研对疾病机理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所以有时候科研工作者会利用科研设备和知识来解决一些临床医生遇到的问题,有时候兰峰也会帮助临床医生进行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比如,有一次一个临床同事接了一个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病人,这个病人的心室壁过厚,挤占了心腔的空间,这种病症的原因很多,兰峰帮助同事做了基因检测,找到致病原因,更好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在解剖标本室里长大的孩子

兰峰的父亲是一名解剖学教师,兰峰说自己是在标本堆里长大的孩子。“我父亲的办公室里都是用福尔马林浸泡的器官标本,我们常常从食堂打饭回到办公室吃饭”,兰峰说。

兰峰一方面在这种基础医学的氛围中长大,一边觉得自己长大应该找一门前沿的科学研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他说,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工作而不喜欢生命科学,反而对这些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器官起了好奇。

上中学之后终于有了生物课,但那时生物并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兰峰只能把有限的精力分给生物学,他总有一种学习受到限制的感觉。在高中阶段,兰峰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无论上什么学校都要学生物。“我是畲族人,所以能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父亲想让我学医,或许是因为那时候太年轻,有逆反心理,所以我还是选择了生物。”兰峰说。最终,他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生物学。

在大学期间,兰峰没有把精力放在各种学科成绩的竞争上,而是潜心钻研自己喜爱的微观生物学。大学的课程设置多元而基础,可兰峰只对微观生物学感兴趣,学校有限的授课内容无法满足兰峰的需求,所以他时常“翘课”去图书馆翻阅微观生物学的书籍。民族大学旁边是国家图书馆,不仅有许多书籍,还有许多国际顶尖期刊,比如《Nature》《Science》等等,那里也就变成了兰峰的自习室。

兰峰说:“国图20元钱办张卡,阅读免费,还可以借阅,可爽了!”英文文献看不懂也没事儿,有大量的时间去查单词、理解意思,用兰峰的话说就是,就是要搞懂这些事儿,带个面包坐在那儿一天是常有的事儿。

仅仅看书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兰峰就去别的大学蹭课,比如清华、北大、北师大、北医等等,可以说,凡是有微观生物学课程的大学,兰峰都听了个遍。在他看来,也是这段本科时光为今后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利走进理想的研究领域

在各个院校蹭课的过程中,北大医学部的课非常吸引兰峰,所以他想报考北大医学部的研究生,“其实那的饭也很好吃,这也是一个原因。”兰峰笑着说。

在用心准备了九个月之后,兰峰顺利以非常好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沈丽课题组,并且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

在兰峰看来,虽然神经和大脑的再生能力也急需研究,但心脏干细胞再生在逻辑上更有再生意义。所以,在读到博士的后期,兰峰的研究方向开始渐渐深入到心脏干细胞培养领域,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博士后导师时,也选择的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兰峰研究的关键词从“干细胞再生医学”变成了“心脏干细胞再生医学”。

兰峰说,在北大医学部读书的研究生同学们都很刻苦,每个人几乎都是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早出晚归,也很少参加校园或社会活动,这种认真的科研氛围也给兰峰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时候交流比泡实验室更重要

临近博士毕业时,兰峰决定继续深造,但是博士导师推荐的博士后研究实验室并不符合兰峰的心意,所以他就自己去网上查资料,寻找自己喜欢的教授。为了申请博士后,他总共找到了七八十位研究心脏干细胞再生的导师,并一一给他们发送邮件,基本这一领域的专家都被兰峰联系过了。

他最后选择了对自己感兴趣的导师Joseph Wu,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

在博士后期间,兰峰接手了导师布置的一项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做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兰峰认为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只是当前采用的方法不能达到要求,想继续尝试其他方法来攻克难题,但是导师想让他换一个方向研究。兰峰选择了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同时兼顾导师提出的新课题,只能每天多干几个小时以维持进度。在研究期间,兰峰利用了学校优越的资源,还跟诺贝尔获得者Brian Kobilka讨论了自己的学术问题,最后,他的成果和导师的成果进行了中和,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推出“千人计划”后不久,在鼓励人才的大背景下,兰峰选择了回国,到安贞医院任职。

“一路走来的机遇非常合适,所以我完成博后工作就回来了,直接获聘教授,这样就可以有更顺畅的途径和更好的条件全力以赴做研究了。”兰峰说,“我现在很满足!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或许未来还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