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将会怎么消亡?
太阳将会怎么消亡?
太阳正当壮年。以太阳的质量,它会在主星序中停留100亿年,而现在太阳的年龄不过50亿年。
50亿年之后,太阳核心部位的氢燃料将燃烧完毕,只剩下氢燃烧后剩下的炉渣——氦。由于氦燃烧需要的温度更高,所以在太阳内部会暂时失去能源,无法产生强大的辐射压力,因此太阳核心会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坍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由于巨大的压力,会使温度极速升高,而巨大的压力也会把太阳的外壳推开,从而形成内核收缩、外壳膨胀的局面。核心部分巨大的压力产生的极高温度也会点燃氦的核聚变,而外壳部分超高的温度则会点燃外壳中氢的核聚变,从而使得太阳核心燃烧氦,外层燃烧氢,所产生的能量使得太阳外层更加膨胀,从而形成红巨星。
太阳在红巨星的阶段将停留20亿年,最后核心的氦也被烧光,只剩下新的炉渣碳和氧。和以前一样,太阳内部又失去了能源,没办法抵挡外层巨大的重力,因此外层会再次急剧收缩坍塌,但是由于碳和氧核聚变需要的温度极高,而太阳的质量太小,压缩产生的温度不足以点燃碳和氧的核聚变,因此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就此结束,只是在外层中的氢和氦继续燃烧,维持着太阳的光芒。
这时由于太阳核心失去了能源,外层会在重力作用下极度收缩,密度越来越高,直至达到6×107克/立方厘米时,恒星内部的电子之间会产生一种压力,阻止物质继续被压缩,这时太阳核心体积极小,温度极高,这就是白矮星。而太阳外层持续膨胀,直至和核心脱离,形成弥漫空间的行星状星云,星云膨胀很快,大约5万年后就会被完全吹散,只剩下中心一颗孤零零的白矮星,大小大约和地球差不多。
由于白矮星没有任何能量来源,当耗尽积蓄后就会暗下去,变成黑矮星。
■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天文爱好者
将蛇放到冰箱能否进入冬眠状态?
首先,冬眠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开始的,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天气慢慢变凉,蛇的体温也逐渐降低,最后才进入冬眠。醒来时也是因为温度的逐渐恢复。
据测定,蛇类一般在气温15℃时便很少进食,纷纷迁移到越冬场所附近活动;当外界温度下降到8℃~6℃时,蛇就停止活动;气温降至3℃~2℃时蛇即陷入麻痹状态;如果蛇的体温下降到-2℃以下或外界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便会冻死。
其次,多数蛇类把冬眠地点选择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山坡或土丘上。冬眠场所需要的深度取决于气候和土壤的热导率、洞口的方向、洞的大小、主要风向以及周围植被的性质和数量等。
而且蛇类在冬眠时,喜欢群居,常常一个冬眠洞穴内少则三五条,多则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这种群聚行为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有利于热量保存。
最后,冬眠就是对于恶劣自然环境的防御机制,是消耗,而非休养。蛇在体内积蓄了充足的营养以后才会进行冬眠,如果是每个月都进行冬眠,由于冬眠前食量不够、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或蛇体自身不够健康,往往造成蛇在冬眠时或冬眠后死亡。在自然条件下,蛇冬眠死亡率达1/3~l/2,更何况是冰箱里每月都进行冬眠,这不是找死吗?
■作者:苏澄宇 华南农大动物营养专业
闭眼后看到的图案哪来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闭眼后看到的随机图像,可能来自于视觉暂留,“机械”外力,电磁作用,或者视觉系统的随机激发活动。一些病理反应,或者药物,也可能导致我们看到“随机”图像。
闭眼后看到随机颜色的随机图形这种现象,叫做光幻视,而最常见的一种光幻视,压眼闪光,相信大家在做眼保健操的时候,都有经历过。
在正常情况下,光投射到视网膜上。眼睛内部的各种“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子脉冲”,通过视神经进入视觉中枢,通过处理,最后被解读为图像。在没有光的时候,视网膜、视神经、神经中枢都可能自发地进行活动,向下进行传递。自发活动的起点会一定程度上决定看到图像的性状、颜色。由于自发活动的随机性,看到的图像,自然也是随机的了。
■作者:Jack Wang 多伦多大学生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