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完炸完再处理”的“burn down”存在吗?
“烧完炸完再处理”的“burn down”原则真的存在吗?
burn down不是一种原则,而是一种处理方法,既然是方法,那么自然有适用范围的限制,只有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才成为一种正确的方法,而很遗憾,至今还没有官方的说法解释此次火灾的起因以及货场内化学品的种类以及数量,所以我无法判断此次火灾是否适用此方法,但如果某些媒体报道为真,电石、硝酸盐和合成树脂为此次火灾燃烧的主要的化学品,那么此次火灾是适用本方法的。
化学品起火与普通火灾的最大不同在于常规的灭火方法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即使是在消防领域内,也是非常小和独特的分支,至少必须是化学、化工、建筑、消防四门学科同时精通,才能算是专业人士,普通消防员,不管他干了多少年,也不管他经验多么丰富,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此种火灾内部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每一次火灾适用的方法都不一样,必须是我所讲的专业人员才能判断,而且还必须在专业人员对火灾现场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是使用化学品的单位有很多种,其次化学品有很多种,每一种的性质都不同,其三化学品的量各不相同,这个量包括数量和种类数量。这一点很重要!其四,使用者的防护级别不同。这一点也很重要。
有些化学品起火的处理方法可以参照普通火灾,有些不能,其使用的灭火方法也有四点。常见的有这样几种情况:
我主要谈工业管道着火。反应装置起火,如果是小火苗,常为泄漏所致,那么首先要停止生产!切断管道内物质流动,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灭火剂灭火,其他人员撤离疏散,周边居民也需要临时疏散。
如果是爆炸性起火,重点来了,此种规模较大,由于是工业生产中,量也很大,首先停止生产,切断管道内物质供应,如果切断供应后火势不继续扩大,那么继续救火,但其他人员和周边居民必须要疏散撤离。如果切断供应后火势仍得不到控制,则根据现场情况,比如火点离主要易燃物的距离,化学品是否有爆炸性,安全装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救援队伍是否专业等判断是否继续救火,如果放弃救火,那么就等于启用了 burn down方法。
说到这里,一般人估计是不知道的,在易燃易爆化学品工厂中有很多主动和被动的安全措施。主动的比如各种报警感应器等,被动的比如各种安全阀,隔离装置,断电保护装置等,这些被动安全装置的作用之一就是如果发生危险,则防止危险扩大。比如管道火灾,防止其扩散到储罐等更危险的地方。最后就是厂区本身的隔离,包括化学品储存使用区与其他区域的隔离,工厂与周边居民或者其他工厂的隔离。这些也属于被动安全措施。
如果真的是电石起火,而且是爆炸性的,旁边不远就是硝酸盐,合成树脂之类的,易燃,易爆凑齐了,那么burn down吧。
■作者:一指震 江南职业院校老师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是怎么产生的?
Dr. Ruth Ley 在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开始记录小朋友肠道菌群的变化,发现在刚生下来20分钟的时候,婴儿排泄物里并没有检测到微生物。说明在母亲体内的时候胎儿是处于无菌状态。如果开始母乳喂养,乳房和乳汁的微生物也会转移到婴儿肠道内。很快婴儿的第二次排便就已经发现了这种混合的细菌群落。
婴儿体内的细菌群落会慢慢稳定下来,但是如果期间有生病、用药的记录,这种记录也会同步地反映在婴儿肠道微生物种群的急剧变化中。当婴儿开始和外界接触,细菌群落也会有微调。这种群落和大人肠道细菌有明显不同。最剧烈的变化发生在婴儿长大,可以吃餐桌食品,到和大人一起吃饭,此时幼儿肠道细菌群落迅速变化,很快就和大人肠道细菌种类非常相似了。
■作者:梅洋汤 海洋和环境微生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