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中暗藏“超级细菌”? 没有任何必要恐
记者/白竟楠 编辑/丁林
“北京雾霾中有耐药细菌!”三天两头笼罩在雾霾中的北京市民又一次被这条消息震惊了——“耐药细菌”不就是俗称的“超级细菌”吗?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来自北京的空气样品平均含有64.4种抗生素耐药基因,其中包括能对人类拥有的最为强大的抗菌药——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
论文作者Joakim Larsson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现在人们没有必要对提到的北京雾霾样本中的耐药基因有任何恐慌,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对,你看到的是耐药基因,而不是什么耐药细菌!但是很多媒体在报道这项研究的时候用了“耐药细菌”,耐药基因和耐药细菌有区别吗?
是耐药菌基因,不是耐药菌
什么是耐药菌?医院、养殖业中抗菌药的使用,对细菌的生存和繁殖来说是一种不利的因素,脆弱的细菌会被杀死,但相对耐药的细菌就会在再用抗菌药物时成为优势菌群。
在抗菌药的选择性压力作用下,敏感性细菌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其生物活性和生物量会下降;而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则恰恰相反,其生物活性和生物量反而会逐渐上升,替代这些脆弱而敏感的细菌,最终体现为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下降和整体耐药水平的上升。
其实,随着耐药菌的产生,耐药基因进入环境中,并能在适当的条件下稳定存在。不过,即便携带耐药基因的菌株死亡,释放出的耐药基因裸露DNA分子也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所以,发现耐药基因不等于发现了耐药菌,因为研究采集的是样本的DNA,而不是耐药菌。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检测出细菌耐药基因,也就意味着空气、水体或土壤成为了耐药性基因的储存库,也或许会成为耐药性基因扩张的媒介,这就需要人类对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得知,科学家早已经在不同的环境中检出超过100种细菌耐药基因,几乎所有地表水、沉积物都有检测出耐药基因,甚至在10米以下的地下水中等都已检出耐药基因的存在。
耐药菌不一定是致病菌
在空气中发现细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的确是对人们滥用抗菌药的警示,但是,这并不代表会直接对人体产生致病性。Joakim Larsson明确表示:人们无需恐慌,耐药基因本身并不致病——他的这篇论文研究的并不是耐药基因的致病性,而是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空气中大部分成分是无机物,但也有少部分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中可能存在耐药性。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地面上的微生物和副产物都会释放到空气中,所以中国和美国的空气中,都检测到了类似的耐药基因,但研究人员也并不知道这些耐药基因究竟是从哪来的,毕竟它们早已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北京市卫计委援引专家观点解释称,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不仅在空气中,在口腔、鼻腔、呼吸道、胃肠道中都存在细菌或真菌,它们对人体是无害的,大量细菌和我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药性的增加不意味着致病性的增强。这些细菌大多数对正常人没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细菌是有益的。
Joakim Larsson明确强调,他的研究只表明北京雾霾的空气里存在抗药基因,并不表明携带这些抗药基因的细菌同时能够致病。“人们不会因为细菌耐药就得病。细菌抗药只是会使得原本致病的细菌更加难以治疗。”
其实,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才会令人担忧:一是这种细菌属于可以引发疾病的细菌;二是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具有活性;三是空气中存在极大数量的此种细菌。只有三个假设完全成立,人们才可能因为吸入空气中的细菌而生病。
▲此前研究较多的两种耐药基因传播方式
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有些国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半数以上接受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无效。目前已在至少十个国家证实,作为用于淋病的最后药物手段(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失败。
“最后的抗生素”这种说法准不准确?
面对耐药菌恐慌,目前社会中流行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生素里“最后的稻草”的说法。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副研究员付彦表示:“耐药菌是细菌在被消灭的过程中一个不断升级、筛选的结果。”但与此同时,抗生素也在不断升级——从传统的青霉素,到后来的先锋1号、先锋2号等,不应该说某一种抗生素就是“最后的稻草”。“就像杀毒软件和病毒的关系,细菌在升级,抗生素也在升级。”付彦表示。
“对人体来说,细菌和病毒比起来,还是相对好对付的。”付彦说,比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人类至今也没强力彻底杀灭病毒的手段。
“碳青烯霉类是一类重要的抗生素,近年我国临床环境此类抗生素的耐药呈上升趋势,都与用药有关。”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应光国说。随着抗生素使用,出现耐药现象是自然规律。但我们要慎重用药,减慢其耐药基因出现或传播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