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学小记者第二季之“回首一望3000年”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10 14:58:36   阅读量:0

  摄影/张星海 文并编辑/刘昭

  2016年4月24日,“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系列品牌活动第二季首站活动来到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15名“新记者”及家长整装待发,开启了从学生向一名合格的“科学小记者”的晋级之旅。

  3000多年前的古城风貌

  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东,坐落在西周燕都遗址的东城墙外,展出文物数百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和甲骨等,尤以出土的四件国宝——堇鼎、伯矩鬲、克罍、克盉而闻名。车粼粼马萧萧,搭乘跨越时空的马车,我们得以感受到3000多年前的古城风貌。

  遗址于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新闻培训,了解记者的工作性质

  佩戴着印有“科学小记者”标志的帽子,小记者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不过当被问起什么是记者时,大部分人都是一脸茫然。所以,在经过最初的“破冰”之后,首要环节就是进行必要的新闻基础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这一天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北京科技报社的培训老师从记者的工作介绍、新闻的定义、什么是科学、采访的要求、科学报道如何写等几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入门介绍,用大量的举例、范文,让小记者们明确自身的定位——科学小记者,了解科学写作的内涵,并布置了3个任务——寻找选题、采访一位专家,并最终完成一篇科学新闻报道。

  参观采访,探寻国宝背后的故事

  培训过后,小记者们走进展厅,开启了正式的参观走访。博物馆的讲解老师带领小记者们在展厅中穿梭,从西周时期的历史概况、燕都遗址的出土,到古时的墓葬与车马坑,通过展出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为小记者们还原了西周时期的燕都风貌。

  “老师,我们怎么知道出土的文物是什么时期的呢?”在参观后,小记者们就心中的疑问,采访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公众开放部主管胡彬。“克盉、克罍出土自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第1193号大墓,两件文物上各刻有相同的43字铭文,大意是说,周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做燕地的君侯……学者们根据铭文内容,确认了到燕国实际就封的初代燕侯是召公奭的长子名‘克’,填补了文献对西周燕国历史记载的不足。”面对小记者的各种问题,胡彬主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答。

  万事俱备,将所知落实于报道

  参观、发现选题、采访都是在为新闻写作提供素材,在一天活动的最后,小记者们的最终任务就是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回到教室,小记者们或拿出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或拿出参考“神书”《走进博物馆》,或使用各种颜色的彩笔勾勾描描,在50分钟的时间里,纷纷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新闻。

  活动的最后,房山区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陈双进行了发言,在整体介绍了“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系列活动的同时,对第二季的“科学小记者”们提出了美好的希冀。■


侯嘉玟


张宇浩


李令依


丁文栋


李若冰


宋卓伦


魏浩洋


王韵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