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意舒:不怕蜘蛛的高个子姑娘
蜘蛛看起来并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它反而令人害怕。但袁意舒却与众不同,这个高个子姑娘对蜘蛛的痴迷和研究,从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开始了。今年,她获得了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研究课题是迷宫漏斗蛛等三种蜘蛛的步足自残行为和再生现象。
袁意舒在上小学时,有一次自己要求去科技馆,爸爸便带她来到了北京市的东城区科技馆。在那里,她结识了生物小组的张俊菊老师。张老师的生物小组重点研究动物行为学,对蜘蛛的研究是这个小组最大的特色。“蜘蛛男孩”李汉歌当时就是蜘蛛小组的一员,他对蜘蛛的热爱近乎狂热。袁意舒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孩子,李汉歌的研究深深吸引了她,于是,袁意舒也就成为了生物小组的一员。
起初面对蜘蛛时,袁意舒像别的女孩儿一样感到害怕。但当她伸手触碰到蜘蛛的时候,她发现蜘蛛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恐怖。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她对蜘蛛由畏惧到喜欢,直到今天的钻研。在这几年的研究中,袁意舒所做的研究笔记已有厚厚的四五本。
“在2011年时,我无意间在科普杂志上获知蜘蛛拥有步足自残和再生能力,这使得我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是不是所有蜘蛛都有这种步足自残后再生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并向专家请教,都没有获得满意的解释。在与指导老师讨论之后,2012年决定对这些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袁意舒说。
在这两年期间,袁意舒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观察蜘蛛和记录数据。她搜集了不同年龄段的迷宫漏斗蛛、横纹金蛛和利氏舞蛛三种蜘蛛,分别在不同的地点对他们进行养殖和观察,以探索研究其自残行为和再生现象。
实验证明,蛛龄期接近成蛛时开始有步足自残行为,5龄以下的迷宫漏斗蛛无步足自残行为;4龄以下横纹金蛛和利氏舞蛛无步足自残行为。同时,试验蛛步足自残后并非全部能再生,有良好生存环境的蜘蛛步足再生率较高,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蜘蛛再生率较低,平均再生率为75%。不同蛛种步足自残行为以及再生能力有显著差距。
袁意舒的创意和实验过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袁意舒的父亲说:“我从小就鼓励她追求自己想探索的东西,属于‘放养’式教育。期初听到她的设计和想法觉得很有创意,也没觉得会影响学习成绩,因为孩子是要全面发展的。在学校她是班长和体育委员,业余生活中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这对她的成长来说都是积极的因素。在她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帮她处理专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和她一起抓蜘蛛,在她学习忙的时候就帮她制作数据表格。我们尽量尽自己所能帮孩子吧!”
袁意舒是一个性格平静而且爱好广泛的孩子,执着是她最大的特点。张老师说,袁意舒所做过的无论植物或者动物的项目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观察期非常长,甚至用几年的时间,但她日复一日都能做到,并且进行非常严格的数据记录。这就是这个孩子身上最独特的品质。
“老师肩负的责任是引导和配合,在把握好选题的基础之上,让孩子独立撰写论文,这不仅符合这次青创大赛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论文的三自原则,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意,拓展思维。我们是做动物研究的,孩子们会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更接地气,我们也算是科学界的草根一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