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记者浸入式体验城市科学节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3 19:03:23   阅读量:0

文/记者 慈玉鹏编辑 刘昭

“我的儿子今年小学四年级,不上学的时候经常在家玩游戏、看电视。”马杰的母亲说。当下,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困扰。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母亲开始带着马杰参加“科学小记者”。令她高兴的是,马杰在活动中逐渐对物理有了兴趣。“现在,他会主动去网上查找一些关于电路的知识,而不是光玩游戏了。”孩子改变了。

7月15日一大早,马杰与母亲来到北京展览馆,参加“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2017年第七期活动——浸入式体验城市科学节。上午9点半,马杰与小伙伴们穿上统一的绿色背心,戴上黄色遮阳帽,开始了一天的科学之旅。

▲小记者修炼“火焰掌”

修炼“火焰掌”,感受“液氮之冷”

“天才工厂科学秀”,是今天的第一项活动。尹辉芳老师站在讲台上,点燃了手上的“神秘液体”。一瞬间,她的手上燃起了火焰,但身体却毫发无伤!“我手上的液体是由洗洁精、丁烷以及水配制的,这就是火焰掌的秘诀,台下的小朋友谁想试试?”

孩子们争着举起手,一名穿红色短袖的男孩被选中。实验老师为他戴上了头盔,戴上了沾满了“神秘液体”的绿胶皮手套。虽然没有任何危险,但是工作人员还是做足了安全措施。在点燃液体之后,孩子手上的火焰蹿出了20多厘米高,就这样,第一个小徒弟出师了!机会不只有一次,许多小记者都尝试了“火焰掌”。

实验重在体验,这是读书不能做到的。在这之后,是一场关于“冷”的实验。“我今天将带大家认识一下液氮,谁知道液氮的沸点是多少度呢?”一位小记者回答道,“是零下一百多度。”

“非常正确,准确地说是零下196度。”老师一边说,一边取出了装着液氮的“保温饭盒”,并将水倒了进去。一瞬间,保温盒中开始不断向外涌出白色烟雾。老师拎着保温盒走下讲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液氮的温度。“冷,真冷!”小记者们异口同声地说。

接下来,“大象牙膏”“空气炮”纷纷上演,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亲身感受着科学之美。

▲从中弹的部位及伤口来倒推真相

变身“小侦探”与“建筑师”

科学秀过后,科学小记者们走进了新加坡科学馆“案发现场”,过了一把侦探瘾。“让我们一起来确认独眼龙是否就是凶手。”讲解老师说。根据指导,孩子们打开证物袋,用棉签蹭取了“证物”和检测试剂。

“棉签变成了蓝色!”,一位小记者说。

“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检测试剂二苯胺,遇到子弹的残留物硝酸盐。”其实,孩子们是否能记住这些化学名词不是最重要的。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其自主学习才是根本。对于这点,陈浩洋的父亲陈洪波深有同感,“参加活动让我的孩子慢慢喜欢上了科学,他自己会主动去看一些与科学相关的书籍并做一些实验。至今,他已经做了一个蚯蚓观察实验、鸡蛋实验等。现在要是有活动不带他来,他还不高兴呢。”

除了兴趣,动手还能打开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意大利面——探究结构的奥秘”活动中,小记者们要用硬的意大利面条和热熔胶去搭建自己的作品。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搭建的意大利面很容易坍塌。面对这种难题,小记者们没有一个选择中途放弃。

半个小时之后,桌子上已经摆放了许多“佳作”。它们是如此的不同,有小船、蜘蛛网、埃菲尔铁塔、秋千等等,还有一些根本让人看不出是什么,但是“炫酷感”十足!

▲正在采访的科学小记者陈浩洋(摄影 慈玉鹏)

采访时刻

中午用完餐后,小记者们分头行动,进行各自的采访。陈浩洋走到了一个展台前,开始询问工作人员一些问题:“您怎么称呼?”“您所做的展览主要是什么?”,他一边问问题,一边拿着笔将重要的信息记到本子上。“因为参加这项活动,孩子越来越开朗了,越来越敢闯了。”陈浩洋的爸爸说。

当然,今天的采访不止如此,重头戏在后面。下午两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为科学小记者们做了一场演讲,主题是《世界屋脊追寻冰期动物的起源》。在演讲中,邓涛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爱上科学、走进科学,以及关于青藏高原的一些古生物学知识。他的演讲刚刚结束,小记者们就开始了提问,“披毛犀吃什么?”“剑齿虎是什么时候灭绝的?”“古生物与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坐在座位上提问不过瘾,小记者们干脆排起了队伍,对邓涛老师进行了一次“专访”。在这项活动中,许多家长都感受了孩子的变化,陈洪波说:“我感觉我的儿子更开朗、更喜欢科学了。我们家住在北京郊区,参加这种活动交通并不方便,但是我还是坚持带他来,因为确实有益处。”

陈洪波说到这儿的时候,正轮到他的儿子陈浩洋提问。能看得出,儿子在提问中有些紧张,但是陈洪波的眼里仍透露着喜悦之情。

因为他知道,孩子正在突破自己,正在成长。■

▲小记者们的“面 条佳作”

一场科技的豪华盛宴

科学小记者 陈浩洋

2017年7月15日,我们科学小记者参加了第四届“城市科学节”。第四届“城市科学节”于7月7日至1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天才工厂”“案发现场”“编程猫”等。

“天才工场”向观众展示了空气家族的“探索超低温液氮”“大象牙膏”“自制空气炮” “神奇火焰掌”等的实验及科学原理。“案发现场”则带大众通过实验、分析来找出凶手。

我在现场采访了“编程猫”的授课老师朱老师,他发现当前学生有如下问题:1.粗心大意,将代码输入错误,以致不出结果;2.根本不熟悉“编程猫”。因此,老师对前者以提醒为帮助,对后者则需亲自指导、协助,否则很难学会。

朱老师告诉我,“编程猫”的代码可以复杂到有700多个。学生需要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培训,即可自行使用“编程猫”并编程。

“城市科学节”也为大众准备了4场科学讲座。我在现场听了第4场《在世界屋脊追寻冰期动物的起源》。邓涛博士在青藏高原发现了披毛犀的化石,并推翻了达尔文的“北极起源”的假说。

在这个炎热夏季,“城市科学节”为青少年准备了有趣又好玩的科技体验活动——这真是一场科技的豪华盛宴。

你好,城市科学节

科学小记者 刘宇辰

2017年7月7日到16日,第四届城市科学节登陆北京展览馆,一年一度的暑期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大幕再次开启。

本届城市科学节汇集了中外近300家科普活动组织、科研机构、科学教育机构、图书出版机构和产品企业参展,现场设有国际科普互动体验馆、科学教育馆、科技生活馆、科学创意市集、书香阅读馆、科学工作坊、主题秀场、讲座论坛等八大主题馆,并以“知行合一、助力成长”为主题,继续为青少年打造科学与阅读的暑期乐园。

在7月15日下午的讲座中,科学节邀请了邓涛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为大家讲解《在世界屋脊追寻冰期动物的起源》。邓博士从青藏高原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最原始的披毛犀、雪豹和盘羊等哺乳动物,证明了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他们成功地推翻了“北极起源”假说,提高了中国的学术地位。

这次城市科学节还邀请了英国、德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普、出版机构,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大型科学实验秀、魔幻科学等。活动集多种内容为一身,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让我们参加的小记者开心、高兴、快乐,既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又锻炼提高了我们作为新闻记者素养。

惊情实验秀 集成机器人

科学小记者 张敬淞

2017年7月15日早上9点半,科学小记者一行18人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来到北京展览馆,在北京科技报老师们的带领下,参观了京城此时此刻最为火热的第四届城市科技节。

天才工场是位于展厅F区的一个主题表演秀场。宽大的舞台让大家见识了不一样的科学实验:火焰掌、液氮、大象牙膏和空气炮。体验火焰掌的观众上台戴上手套在混有水、洗洁精和气体丁烷的溶液里捞出泡泡,点火便会蹿出火焰,引得台下一片惊呼,但其实参与者的手没事,据说只有“热的感觉”。

又黄又粗的“大象牙膏”,则是双氧水和碘化钾相互作用的产物,碘化钾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另外在场的观众还学会了怎样制作会吐烟圈的空气炮。

本次科学节的“明星”除了实验秀,还有各种的机器人:“乐博乐博”“乐高”“码高”“因科”等品牌汇聚一堂,展示了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球赛、机器人石头剪子布、机器人打地鼠等“本领”,特别有趣。

作为小记者的我采访了“乐博乐博”的编程讲解员叔叔:“机器人程序储藏在哪儿?”叔叔说:“储藏在主机里。”我又采访了一旁的一位带着孩子的阿姨对机器人展的看法,她说:“这个展会是一个集大成者,可以带孩子体验各个种类的机器人,不用再东一家西一家地跑了。”

儿童科学的盛会

科学小记者 杨涵钰

第四届儿童科学盛会“城市科学节”在北京展览馆举办,7月15日,我作为科学小记者来到了城市科学节活动现场,感受科学的热情。

上午,我们观看了科学实验秀“火焰掌”和“大象牙膏”。我上台亲自演练了“火焰掌”,开始还有些紧张,但其实一点都不烫。台下的小朋友也积极互动,真的很喜欢这种表演中学科学的方式。

新加坡的科学探案和德国带来的意大利面魔幻灯塔模型制作,都是对智力和动手能力的考验。展览馆主题秀场内适合小朋友们的科技实验产品、机器人制作和儿童编程工具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小记者们在现场学到不少科学知识。

下午,我们小记者参加了城市科学节大型公众演讲活动——“发现未来”科学生涯讲坛。邓涛博士的《在世界屋脊上追寻冰期动物的起源》让我们了解到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披毛犀的演化,我和其他小记者积极提问,每个问题都得到邓博士专业的回答。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动就要结束了,真是感觉到依依不舍,科学的魅力是无限的,期待下一次的科学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