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初1000天” 的起跑线真的存在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19 11:09:14   阅读量:0

“生命最初1000天是脑发育黄金期,将决定一生的智商”。在普遍的育儿焦虑中,上述理论最近再次引发关注。这样的起跑线真的存在吗?

文/记者 李鹏 编辑 陈永杰

采访专家>>>

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正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核心要点:

· 从受精卵起始到出生后2岁的“生命最初1000天”里,任何一种不良因素暴露,都可能影响胎儿、婴幼儿的发育可塑性,并由此产生持续永久的结构功能改变,最终导致将来一系列儿童期、成年期疾病的发育源性疾病等。

· 婴幼儿发育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尤其是前1000天中,我国大量农村孩子并没有得到与城市孩子水平相当的培养。

· 生命最初1000天理论并不仅仅是指智力的发展,而是指智力、身体机能、外界沟通与交往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 贝利测试主要都是针对城市的孩子所设计的,测试农村孩子时使用城市孩子同样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往往并不能够得到科学的结论。

“生命最初1000天是一个人脑智发育的黄金期,一个人两岁半时的IQ(智商)将决定他终身的IQ值。”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孩子发育的“1000天理论”再次引起高度关注。对这个国际上流行的理论,甚至有人声称,如果一个孩子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内,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所导致的认知滞后状态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给他们未来的教育、就业和生活带来障碍。

看到这样的消息,一些年轻的父母不能淡定了,究竟该如何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早期教育?

生命最初1000天,影响一生健康

很多家长都看到过“1000天理论”,但绝大多数并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它最早源自国外一位学者的大样本研究。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巴克尔对郝特福德郡1930年以前出生的15726位居民的出生和健康档案追踪研究,发现存在宫内发育迟缓、体重偏低、身长偏短、头围偏小等问题的婴儿比正常婴儿成年后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巴克尔还对1944—1945年荷兰饥荒时期的2.4万名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他发现,孕期营养缺乏的孕妇所生育的后代,心血管疾病、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巴克尔的这两项研究都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撰文系统地进行了论述,在国际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引起巨大轰动。随后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也都展开一系列研究,巴克尔的发现被予以证实。

2003年,国际学术界将巴克尔的研究命名为“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即多哈理论)。多哈理论认为: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果生命在发育过程的早期(包括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经历不利因素,如营养或环境不良等,将会增加其成年后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几率,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好几代人。

 

中国调查显示城乡婴儿认知差别大

近些年来,随着儿童早期发育研究的不断深入,“1000天理论”又被拓展到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上,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孩子从受精卵开始到2岁的1000多天的时间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营养及早教不足,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1000天”理论最近被再次高度关注源自中美相关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调查。几年前,在中国农村调研儿童养育状况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中一项针对农村幼儿认知水平的调研开始进行,这项研究由REAP负责,总共历时两年(2013-2015年),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贝利测试。测试对象为陕西省的1808名6-30个月大的儿童,涉及174个乡镇351个村庄。

但是REAP的这项测试结果让人很吃惊:陕西省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而在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高达55%。2015年,REAP又在河北农村进行了第二次贝利测试,其中55%的孩子认知发展滞后。云南边远地区的测试结果更加令人惊讶,超过60%的孩子没有通过贝利测试。

贝利测试是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评估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Nancy Bayley制定(1933年发表,1969年最后修订),目前是国际心理学家所公认的权威性婴幼儿发展量表,现在已在我国进行修订和标准化。

据了解,贝利测试主要用来评定两岁半以内婴幼儿的发展状况,它包括三个互补部分: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和行为记录。其中贝利智力发育指数低于84分即为认知发展滞后。按照国际标准智商分数分布图,认知滞后的正常比例大约为15.87%。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施建农说,相关研究显示,越是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婴幼儿的发育水平就要显得更为滞后一些,并且这已经是一种国际性的趋势。

REAP本次的这一测试结果表明,在婴幼儿发育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尤其是前1000天中,我国大量农村孩子并没有得到与城市孩子水平相当的培养。

“在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婴幼儿培养水平落后于城市,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尤其是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很多农村都是留下老人照看孩子,这一问题也就变得更加严重。”施建农说。

▲城乡物质生活的差距造成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可以在后天弥补

生命前1000天智力发展不决定终生

“1000天理论”的流行,也撬动了众多年轻爸妈及婴幼儿早教机构的神经。近些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爸妈很早就开始对孩子实施智力开发。

注重生命最初1000天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他也提醒这种发展并不仅仅是指智力的发展,而是指智力、身体机能、外界沟通与交往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并且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人智力的发展是个长马拉松,婴幼儿期以后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智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一些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并没有什么道理。实际上,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成长环境将会对其智力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建农说。

施建农和他所在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学业超常的儿童一般都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征: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推理能力强、语言流畅、坚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好奇心强、精力十分旺盛等,这实际是这些孩子的综合素质比较高,而不仅仅是智力超群。并且这个孩子群体中,绝大多数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就对其实施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他并不反对父母及早就对孩子实施培养计划,这种培养不仅仅是智力培养,而是涉及到其成长的方方面面。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却走偏了,单纯地从智力开发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孩子成长到3岁以后,一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智力教育方面则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但是很多父母的培养方式却比较狭隘,重点只是放在引导孩子识字、做算数、学英语等这些与未来学习有关的事情上。

“婴幼儿早期发展能力培养必须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做该做的事情,它涉及到孩子的社会化问题,比如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在也如此表示,他说现在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恰恰是忽略了对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培养,而这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的影响。

用贝利测试测量农村孩子智力不科学

尽管从整体而言,因为早教条件、营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孩子的早期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孩子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农村孩子的智力与城市孩子相比,是不是真的如同“农村教育行动计划”所反映的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施建农和刘正奎均认为,现在比较农村与贫困地区和城市的幼儿时,都用的是贝利测试,但是这种测试主要都是针对城市的孩子所设计的,测试农村孩子时使用城市孩子同样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往往并不能够得到科学的结论。如这次陕西的这个调查,得出了陕西农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远不如城市幼儿的结论就是如此。

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很多时候他们所接触的和学习的内容和城市孩子完全不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强项,比如在动物、植物的识别上,一般农村儿童就要远远胜过城市的孩子。因此,针对农村孩子的发展能力测试就应该考虑这些实际情况,否则就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施建农说,尽管我国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早期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也不像REAP报告所反映的如此糟糕,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农村也会有大量优秀的人才涌现出来的现实。另外,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在学生阶段,只要和城市孩子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一些短板也会很快弥补起来。

但是,广大农村及贫困地区婴幼儿在最初1000天的健康问题的确不容忽视,如果不引起国家、社会及相关家庭的重视,将会为这些孩子一生的健康都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