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胃癌肝转移去世,预防胃肠癌你做对了吗
央视前女主播因胃癌肝转移去世,预防胃肠癌你做对了吗?
在我国高发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的就是胃癌。近日,央视前女主播方静因胃癌肝转移去世,年仅44岁。由此,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胃癌的关注:胃癌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早期癌是最容易及时治疗的,但胃肠癌开始的时候,身体不会感受到不适,也并没有生病的感觉;所以,在我们身边,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其他胃肠道疾病到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时“间接”发现已经患了胃肠癌,这时癌症往往已经到了中期甚至晚期。因此,在胃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中,最关键的就是依靠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
在胃肠癌早期,身体还没有发出疾病的警告,消化道早癌就已经开始了。一个癌细胞逃避了免疫细胞的监控而“一分为二”,分裂数年后,偷偷地、慢慢地“成长”起来,早癌就成为了中晚期癌症。
还有一种“早早癌”,更是难以被直接注意。胃肠道早早癌早已是国际公认的癌变,称为黏膜内癌,也叫原位癌。如果是早早癌,根本不用开刀,只需在内镜下就可以完成治疗,大部分可以根治。
发现早癌和早早癌最简单直接的途径就是定期做胃肠镜筛查,早早癌更依靠于更精细的胃肠镜检查。但我们普遍缺乏定期做胃肠镜检查以筛查癌症的习惯和观念,这样的观念导致目前我国胃肠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和我国类似,但是,日本的早早癌诊断率远远高于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也很低,原因就在于他们开展了中老年人胃肠镜普查,而且名叫经鼻超细内镜的精细度极高的检查被广泛应用在国民的体检之中。
发现一个早癌,就能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治疗早癌和早早癌,和我国传统医学提倡的“治未病”异曲同工,定期的胃肠镜筛查,特别是对于中老年这一胃肠癌高发群体来说,更是十分必要。
但很多人对于胃肠镜检查怀有恐惧心理,其实现在,通过镇静或静脉麻醉,可以完全做到舒适无痛检查,完全不用担心和害怕。
早癌和早早癌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这凸显了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当然,防病重于治病,如果能防止癌症的发生,连早癌和早早癌都不出现,当然更是上上策。
发现早癌和早早癌最简单直接的途径就是定期做胃肠镜筛查
吃饭分餐制,预防寄生菌
日本以及台湾的研究发现,根除寄生在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30%到50%的胃癌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这些疾病的不良后果就是胃癌。
幽门螺杆菌易通过口口传播,如共餐时互相夹菜导致口水交叉,就会传染幽门螺杆菌。西方国家习惯进行分餐制,这就杜绝了幽门螺杆菌在公共场所的传播,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因此,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的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实践证实,分餐制可预防大部分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胃炎,提高生活质量,日本、韩国、台湾的医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分餐制很可能对预防胃癌有极大效果!
良好饮食习惯,预防胃肠癌症
癌症发生和环境、饮食、感染、遗传等多因素相关。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比如,东方人移民西方几代人后胃癌发病率也下降了很多,表明胃癌的遗传因素影响较低,主要和腌制食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西方人分餐吃饭、很少吃腌制食品,因此胃癌发病率很低。
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精细食品、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日益增多,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摄入相对减少;加之饮食不规律、运动减少,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有毒物质长时间积聚在肠道内,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膳食纤维可增进肠道蠕动,缩短食物通过的时间,减少食物中所含的有害物质破坏肠黏膜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吸附带走部分有害物质。
预防消化道癌症,从饮食改变开始!
首先,不要吃太烫(超过37度)、太硬(硬到不容易咬碎)、刺激性食品,不喝浓茶(喝绿茶较好),不喝浓咖啡,以保护消化道黏膜。
其次要少喝酒,每次喝100毫升以下葡萄酒就足够了。一定不能依靠酒后抠嗓子催吐的方式来防止醉酒,那样会再次损伤食道黏膜。
不要吃霉烂蔬菜,常吃大蒜、洋葱、茄子、莴苣等新鲜食物,有一定防癌作用;多吃蔬菜和粗粮,如大白菜、芹菜、韭菜、海藻类、根茎类、小米、玉米、红薯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如香蕉、芭蕉、苹果、火龙果,少吃腌制蔬菜和腌肉。
最后,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吃“少腿”或“无腿”的肉,即禽类或鱼类。■
(资料来源: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 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聂飚 护理长陆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