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服役”的体检项目
医学在发展,体检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着,不管是体检的医疗设备,还是医学观念其实都要日新月异。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超时“服役”的体检项目以及过时的医学观念。
过时项目:胸透-普通X线摄影
当红项目:胸片-数字X线摄影
现在很多单位体检都有“胸透”这一项,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有的胸透是照一下就完,然后医生对着一张片子检查器官是否有病变;而有的胸透则是要照射一段时间,最后体检医生伸出头来,跟你说一声“没事”后,就结束了检查。
这两种方式的差别其实非常大。因为一种是胸透,而给片子的则是胸片。胸透是“普通X线摄影”,而胸片则是“数字X线摄影”(简称DR)。
虽然这两者的名字之间只差了“数字”二字。但是胸透可以视之为一种“过时”的检查方式,而胸片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安全方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教授钮文异告诉记者,胸透的辐射量比X光数字成像(DR)的辐射量大很多。在放射检查中,胸透的放射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所受的辐射剂量等于照几次到几十次胸片,如果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会对生殖系统等产生影响,所以传统的胸透在许多国家已经被淘汰。
而且传统的胸透没有留下医学记录,也就是没有那一张片子,靠的是医生“随照随看”的方式进行检查。这样会非常依赖检查技师的个人水平和责任心,个人的主观性很强,而胸片由于有清晰的影像记录,属于“有案可查”,所以有需要时还可以重新调出来看,这样就不会受单个医生的医学素养制约了。
除此之外,胸透还有一个天生的缺点,就是它只能看二维结构,医生即便说结果正常也未必是真的没事,毕竟二维图像会有些地方是盲区。所以,相比之下,看三维结构的CT分辨率、准确率更高。
虽然胸片比胸透具有辐射更少等特点。但是还有一些体检单位仍然在使用胸透体检。因为胸片换胸透并不是强制规定的行为,只是医学界的一个指导意见。卫生部就提出,胸透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的首选,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但是由于胸透的价格低廉,检查速度快,在预算受限的情况下,胸透还是大行其道。
不过医学专家也表示,不能一棒子把胸透打死,每年做1——2次胸透是没有问题的,但两次透视要间隔开,避免辐射对细胞的杀伤发生累积效应。
过时项目:一滴血检测
当红项目:血常规检测
还有一种叫做“一滴血检测”的体检项目在一些小的体检机构比较流行,但是它其实也并不靠谱,是一种应该淘汰的体检手段。
“一滴血检测”是一种俗称,它的学名叫做超高倍显微诊断仪。北京市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何彦海告诉记者,这种方法在5、6年前比较流行,现在大的体检单位已经不用了,在一些小的体检机构,可能还会偶尔碰到。这个项目被大部分体检机构摒弃的原因是因为它其实并不靠谱。
“一滴血检测”顾名思义。就是靠血液进行检测。在检查时,患者需要取一点血,然后抹在涂片上,放到超高倍显微镜下看,通过观察血液中各种细胞还有纤维素等物质的结构,来推测一些疾病,比如癌症等。
实际上,使用“一滴血检测仪”做活血检测,只是一种非常粗糙的定性观察,充其量只能看到血细胞形态等粗浅内容,而且主观偏差和随机性都很大。同样是挨一针,定量的血常规检测比起“一滴血检测”实在靠谱太多了,而且费用还非常低。
图为医生正在为将要献血的人做常规检验
过时观念:体检花钱越多越好
科学观念:基础体检在前,高端设备在后
有些人认为体检花钱越多越好,设备越先进越好,检查项目越多越好。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健康体检来说,锦上添花并不是好事,有些过度的检查不光是费钱那么简单长期积累,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比如一些体检机构推出的CT、核磁等体检项目,毕竟是存在放射性的,如果求多,求全地全部都做,积累起来的放射线也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
所以像这样比较高端的检验设备,一般是在有病症需要进一步的确诊时才会去用。而健康体检只是一个普通的健康初筛,应该说原则上没必要做一些非常高端的检查项目,像前文提到的胸片,就已经能够满足体检的需求了。
比如美国医学协会,就只是推荐烟龄在30年以上的烟民,在每年的体检时做一次肺部的CT。它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因为对于健康的年轻人,经常把自己暴露在辐射中会增加健康风险。
相反地,有时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那些价格低廉的、方式简单的体检项目,却实际上非常重要。
何彦海告诉记者,耳鼻喉的检查就是如此,比如在检查耳朵时,医生就是用一个小手电一样的东西照一照耳朵,然后医生凭肉眼观察诊断。但是不要小看这种方式,像耳朵这么细致的器官,目前观察病变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正是医生的眼睛。此外还有听诊器,千万不要嘲笑这种做法老派,它听心脏杂音的效果有时比专业仪器还要好。
“体检设备和方式其实不分高低贵贱,不是花钱越多越好。一定是基础体检方式在先,发现问题后,再用高端设备详细检查。这样是最省钱,最省资源的方法。”何彦海说,比如刚刚提到的听诊器诊断,一旦听诊器听到了心脏杂音,再上超声心动这样的高端设备,才是最合理有效的方式。
在湖北省一家医院里,医务人员正在CT引导下位患者做诊疗
过时观念:“制式化”体检
科学观念:体检应差异化
既然说到了体检其实不分高低贵贱。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体检项目才最适合自己呢?这就涉及到“个性体检”的观念了。
往往人们体检时,体检内容大同小异,顶多是男女在项目上有所微调。但是这种制式化的体检方式其实是十分不科学的。到底什么人应该查什么项目,其实门道很多。
科学的体检其实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的体检内容,大致的内容就是那份制式化体检单的检查项目。而另一部分则是因人而异的选择项目。
现在可能很多人知道体检也应该差异化,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这些差异化的内容。何彦海说,其实有一些指导原则的,首先就是年龄。年龄越大,机体的机能衰退越严重,所要检查的项目就要越多,具体来说,40岁以上的男性就要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为筛查前列腺癌做准备。而40岁的女性就要查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此外还有骨密度,因为女性绝经期的邻近,女性骨密度的下降是非常快的。
此外,是否有健康的危险因素也是一个选择体检项目的指标。比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就要增加一项颈动脉超声,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就要增查餐后两小时血糖。对于人们目前最关心的肿瘤。何彦海建议,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人,在费用允许的范围内,也是建议增加这项筛查的。
而对于那些已经有基础病的人,更要增加一些和自己病情相关的检查。比如患有糖尿病的人,就要增加一些对肾功能,以及对眼底的检查。而高血压的患者就要增加一些动脉、心脏的超声检查。
如果还是不能确定自己最适合的检测内容,在体检前,最好让体检医生对你的过往病史、家族病史、身体现状等有一个了解,然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定体检菜单。
一般的体检项目有心电图、B超、胸透、全套血化验和内外科等多个项目
过时观念:身体器官没问题就等于健康
科学观念:“心理体检”也很重要
时至今日,对于“健康”的概念,仍然存在误解。有人认为,身体器官没问题不就是健康吗?其实不然。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组织法》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强调了精神卫生的重要性。
以前的健康体检项目主要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口腔检查以及生化检查、B超检查、癌胚抗原测定等。而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得不少人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抑郁等症状,但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今年首次将心理体检纳入健康体检。
目前各医院和体检中心的心理体检项目大致包括:情绪、个性、人格、婚姻家庭及人际交往等,基本涵盖了人们心理状况的各个层面。《健康体检操作常规》给出了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以及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表。当你情绪持续低落、焦虑、抑郁、恐惧、失眠,通过自我调节又难以缓解,应该考虑心理检查。
对于患病人群,心理体检显得更为重要。钮文异说,一些患有身体疾病的人,往往也有心理上的不适。治疗疾病时,其实应该身体和心理双管齐下。
这类病例比比皆是,比如记者在采访中就曾碰到过一位船员,他患的是心脏系统的疾病,治疗效果很好,只是不能够再从事压力过大的跑船工作。在复诊时,他的精神却很萎靡。后来得知,因为人过中年的他,如果不能从事这项工作,就无法很好照顾一家老小的生计。
而心理的波动,又很可能会影响身体的状况。除了上述的例子,一些心脑血管或者肿瘤患者,往往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情。所以心理体检能及时发现这些苗头,根据具体情况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另一个方面促进身体的健康。
心理体检项目大致包括:情绪、个性、人格、婚姻家庭及人际交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