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1978年后最重要科技大会传递了什么信号?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6-13 10:05:09   阅读量:0

  文 李鹏

  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目前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展开新的部署与安排。 所以这次的科技大会来得正是时候。

  5月30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3个重要大会合并在一起同时开幕,虽然有会议周期上的巧合,但从参会人员的规格、约4000人的参会规模来看,也确实是少见,在最近40年的历史,或许只有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可以并肩,而那一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扫清了十年动乱后科学技术发展的政治障碍,那么,此次大会传递了什么信号?

  众所周知,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中国再一次走到关键时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衡,亟须进行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科技创新被视为能否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

  1978年,我们高举科学的大旗,喊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38年以后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时至今日,科技创新依旧没有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我们曾经指望通过“市场换技术”,但这一构想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众多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它一些技术先进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 如今,很多需要以先进科技为支持的尖端制造,我们依旧搞不了,不仅造不好飞机发动机,连小汽车的发动机也搞不好。这些年来,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走的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与浪费来获得经济的增长,中国成为全球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中国必须要寻找新的推动力。因此,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再次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引领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裂变。

  会议还透露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将会成为我们基础科研的核心,创新型企业未来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当前基础研究依旧是中国的短板,由于主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对大量的基础研究极不重视,往往都是在国外有了重大进展或者突破以后再介入研究。而这个时候,我们做的很多都是重复性的研究,在基础科学的原创性和领先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多年来,套在我国广大科技人员脖子上的制度枷锁也是制约创新的一个严重因素。不管是在高校还是专门的科研机构,行政思维依旧至上。专职研究人员不如领导重要,科研经费的获得往往也是权力优先,或者论资排辈比科研业绩及潜力更重要,外行领导内行依旧是很大的顽疾。此次会议对于科研体制改革传递出更有力的信号。

  将科普提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习近平讲话中的显著亮点。38年以前,我们喊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声音,那时,社会到处洋溢着的是对科学技术的尊重。而今天的社会更加多元化,因为公众科学素养不足,导致的一些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被搁置,甚至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的严重障碍。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科普,社会发展已经迫切需要科普成为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天的世界,已经将科技创新提升到了从来没有的高度,其已经和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密切结合在一起。纵观全球,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制定或者执行新的科技战略,抢占未来的科技制高点。

  进入阵痛期的中国,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目前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展开新的部署与安排。 所以这次的科技大会来得正是时候。

  当然,这次会议的精神将在各级传达,但是, “政令走出中南海”,尤其是改变中国科技创新和科研体制的一些顽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这次科技大会的价值和后续影响究竟有多大,还需要继续观察。乐观一点说,二三十年以后,我们在更长的视角中才能看得更清楚,就像1978年的那次科技大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