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答题 |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都有哪些特征?”“测试一台计算机是否具有人工智能,主要用哪种方法?”“哪种等级的自动驾驶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是谁提出来的?”……这些问题,都与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有关。
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这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智能化工农业生产、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人工智能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
近几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掀起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高潮。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可限量,也是我国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为了加深公众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提升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和前沿科技素养,紧跟时代科技潮流,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专项答题活动。公众通过答题,将学习了解到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学知识,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应用领域、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理念、科幻及影视作品中的人工智能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专项答题
7月4日举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智能变革的浪潮,也为我们带来了认识人工智能、拥抱智能时代的新契机。“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专项答题活动重在提升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掌握必要的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提高前沿科技素养,得到了北京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识
1956年,一群科学家试图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学术上进行探讨,最后“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正式诞生。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相继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掀起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它让机器通过设备与人聊天,如果在聊天过后有30%的人认为与他聊天的是真人而不是机器,那么则表示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最初设想,图灵也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
1968年,首台人工智能机器人诞生。美国斯坦福研究所(SRI)研发的机器人Shakey,能够自主感知、分析环境、规划行为并执行任务,可以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这种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的感觉,如触觉、听觉等。
1970年,能够分析语义、理解语言的系统诞生。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维诺格拉德开发的人机对话系统SHRDLU,能分析指令,比如理解语义、解释不明确的句子、并通过虚拟方块操作来完成任务。由于它能够正确理解语言,被视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次巨大成功。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创新研究,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1997年,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DeepBlue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2亿步棋,并存有70万份大师对战的棋局数据,可搜寻并估计随后的12步棋。同年,两位德国科学霍克赖特和施米德赫伯提出了“长期短期记忆”。这是一种今天仍用于手写识别和语音识别的递归神经网络,对后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进入新世纪,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大幅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诸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技术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新高潮。
随着2022年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的问世,2024年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推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正逐步走向现实。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可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开展“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精神与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解读国家战略、前沿科技、社会热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科学辟谣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