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创十年·出彩北京 | 标杆孵化器,开启硬科技创业春天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4-04-12 15:05:44   阅读量:0

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政务新媒体平台推出“科创十年·出彩北京”专栏,进行系列主题报道和人物报道,集中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以及向更高水平迈进,早日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二篇《标杆孵化器,开启硬科技创业春天》。

不久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内创新药企——神济昌华顺利完成了国内首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症”)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临床给药尝试。

高效率、高质量的创新背后,离不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神济昌华成立之初,由同样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飞镖生物医药标杆孵化器孵化,是入驻飞镖的第一家企业,也是从这里毕业的第一家企业。

神济昌华与飞镖的双向奔赴,只是北京标杆孵化器助力企业节节拔高快速奔跑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2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抢抓孵化范式变革新机遇,在全国率先出台《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并已探索布局建设23家标杆孵化器,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升级发展。2023年12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措施,旨在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形成与北京原始创新能力相匹配的、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创业孵化体系。

硬科技孵化新范式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自1989年北京市第一家孵化器成立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北京共有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00余家,其中,市级孵化器106家,国家级孵化器71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孵化器参与的投资基金超过300亿元,规模在全国最高;近10年,孵化上市企业200余家、独角兽企业30余家。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探索新时期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新范式,2022年,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10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和13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在创业孵化4.0时代,掀起硬科技创新创业新热潮。

这23家标杆孵化器包括奇绩创坛、创新工场、巢生、新生巢、飞镖、埃米空间、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中科创星、中关村通力科幻元宇宙孵化器(以下简称通力孵化器)、怀柔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孵化器等10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和13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发展,23家标杆孵化器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举出一组数据:23家标杆孵化器在孵企业930家,其中,新增孵化企业348家,新培育国高新、专精特新企业109家;2022年营业收入36.64亿元,纳税总额8188.05万元;在孵的195家国高新企业,2022年实现营收36.61亿元,同比增长45.6%;累计采购专业仪器设备255台套,投入超过5000万元;举办创业辅导、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活动303场,服务企业6234家次;新增融资83家,累计完成融资18.3亿元。

“北京打造标杆孵化器本身在全国就是一种标杆性的行为,能够引领全国创业孵化行业发展。”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创始人颜振军表示。

“北京标杆孵化器实际上就是鼓励和支持产业孵化,也就是创造一个细分产业领域的产业生态。”在颜振军看来,这也对孵化器运营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好是在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很有经验的行业‘老炮儿’。”

“标杆孵化器要聚焦特定产业领域,通过孵化来带动一个产业。”谷仓智能硬件标杆孵化器创始人、CEO洪华博士表示,以谷仓为例,围绕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等领域创新项目的培训、孵化、加速和投资。

“标杆孵化器聚焦某一具体产业领域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将会引领孵化模式变革和行业升级发展。”通力孵化器总经理孙世诚表示,标杆孵化器可以带动资源集聚和创新创业生态优化提升,加速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超前孵化让“标杆”立起来

面向未来,前瞻布局,是北京培育标杆孵化器的重要原则之一。北京支持孵化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范式,支撑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孵化,加速带动创新创业能级跃升。

元宇宙场景内虚拟“数字人”和主播同框互动、幕后动态背景让主播身临其境如在现场、实现实时动作捕捉构建动漫角色……这些场景在通力孵化器内随处可见。

▲通力孵化器

坐落于石景山首钢园的通力孵化器,由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围绕硬科技创新,通力孵化器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科幻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培养中心、标准研制中心、IP储备中心、5G+科幻中心和测试服务中心。围绕科幻元宇宙,创新中心布局包含人工智能、现实交互、光学模组、应用场景、游戏制作、IP创作和产业平台的产业链条,构建完善的“产—学—研—用—融”科幻产业闭环。

“通力孵化器内的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高度互补。每家企业都可以围绕自身需求,无论在科研,还是在市场推进上,能够形成对接和合作的空间。”孙世诚表示,目前,通力孵化器注册企业达80余家,入驻企业32家,一期2.1万平方米孵化空间已全部住满,标杆孵化器拓展二期项目逐步推进。2023年,通力孵化器完成10个共性技术平台的搭建,并全部投入使用。

走进位于丰台区花乡青旅科创园的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共享实验室,电子电路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CNC加工中心一应俱全。

据介绍,谷仓共享实验室功能涵盖测试、调试、样机快速成型全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样机制作与测试,解决概念验证阶段及开发定型阶段的技术摸底、产品定型问题,支撑早期项目快速完成样机试制和检验测试,帮助创业者高效率地将创意变为原型和小批量生产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培育100个单项冠军。”洪华总结了谷仓的两条经验:一是经验可复制,二是资源可复用。

具体而言,谷仓总结了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实践中用真金白银和血汗换来的经验,并将这套成熟的方法论及经验,通过对企业一对一的辅导,打造产品管理及创新流程,进行产品赋能。同时,谷仓深度整合全球硬科技供应链资源,并不断升级完善,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飞镖生物医药标杆孵化器

位于昌平区的飞镖生物医药标杆孵化器是一个集研发中心、加速转化和早期孵化为一体的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创新平台。

“从创立之初,飞镖就倡导共享理念。”飞镖生物医药加速器创始人朱鹏程介绍说,从2010年他在波士顿建立第一家共享实验室起,飞镖事实上经历了3次迭代升级。其中,3.0版本开启了由共享空间到共享科技的转变,实现了以科技研发为核心。

“我们通过提供模块化研发组装服务,将重资产的生物医药研发变成了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创业公司和项目能够在创业初期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快速抵达下一个里程碑。”朱鹏程说。

据介绍,飞镖在支持创业企业,尤其是参与早期研发和概念验证的硬核孵化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某RNA平台公司在早期阶段,由于缺乏研究人员和场地,入驻飞镖后即时开展核心研究,并在飞镖研发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了早期的药物筛选工作获得里程碑成果,帮助该公司于成立一年即顺利完成A轮融资。某创新项目在企业自身团队尚未到位期间,飞镖的研发人员为其提供研发服务,并协助完成概念验证。“概念验证的关键成果使得该项目估值放大数倍,逐渐走出‘隐形’模式,顺利完成第一轮融资,飞镖也参与了该项目的投资。”朱鹏程说。

截至2023年7月底,飞镖累计帮助20余个生物医药创新团队加速发展,企业融资总额超20亿元。同年8月,飞镖二期正式投入运营,打造了基因组学测序中心和蛋白质组学的检测中心,进一步丰富多元创新体系。

标杆孵化器任重而道远

创业孵化,一头连着创业者,一头连着新经济。

“一个好的标杆孵化器应该是初创企业的良师益友,能够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朱鹏程说,孵化器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运营模式,以适应创业环境的变化。

此外,孵化器还需要有明确的专注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创业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需要有全球的视野,能够引入国际的资源和经验,帮助创业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能够吸引海外的创业公司入驻,形成国际化的创业环境。

“孵化器也需要孵化。”颜振军说,期待未来能有一大批“小而美”聚焦行业领域的标杆孵化器出现,“但这类产业孵化器从诞生到发展很好,中间是需要时间的。”

在颜振军看来,专业的孵化服务和专业化的早期创投资本是密不可分的,建议从政府层面设立一只创业孵化母基金。

“由于早期创投资金不仅要识别创新创业项目的前景、技术、团队,还要有风险识别能力和具备承受风险的能力。”颜振军表示,该母基金除了直接投给孵化器之外,还要能帮助孵化器建立投资早期孵化项目的子基金。

“创业者的产业需求一直在变化和提升,他们给出的题也会越来越难。”颜振军表示,在产业生态构建和活化的过程中,孵化器要能够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同时又能以此为支点来撬动整个产业链,对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赋能。这对打造标杆孵化器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此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市形成标杆孵化器示范引领、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骨干支撑、其他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齐全的梯度接续创业孵化体系。

届时,孵化器专业化、价值化、国际化程度实现整体提升,基本形成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匹配的创业孵化能力;国际孵化服务网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创新创业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水平硬科技企业持续涌现,一批高能级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和若干全球领先的未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有力推动本市成为全球硬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更多信息点此进入2024中关村论坛专题